產後盆底肌和腹直肌修複別忽視 否則大肚子鬆垮還漏尿

編輯:東方女性2020-04-02 13:38產後
字體:
瀏覽:149次

  在懷孕、分娩的過程中,由於子宮的不斷膨大增重,分娩時胎兒的擠壓都會造成腹部和盆腔肌肉群的受損。如為了配合胎兒的長大,腹直肌開始分離,為了支撐不斷增重的子宮和分娩時候的擠壓,盆底肌達到了彈性極限。這不但會影響到產婦的形體美,腹部肌肉對腰椎的活動與穩定性也比較重要,而腹肌無力還可能會導致骨盆前傾與腰椎生理性彎曲,從而增加了腰背疼的幾率。如果盆底肌和神經受損,就會引起盆底功能的一些障礙,最常見的就是漏尿、子宮脫垂,大小便失禁等等。因此產後有必要對盆底肌和腹肌進行修複鍛煉,保證其功能恢複到孕前水平。

盆底肌修複

  1:盆底肌肉鍛煉最常用的就是提肛運動,通過加強盆底肌肉運動能力,可以有效改善尿道、肛門括約肌的功能,如果科學的堅持一段時間,可以對漏尿,子宮脫垂有很明顯的療效。該方法是做收縮肛門、陰道動作,每次收縮3秒鍾,然後放鬆,連續做15-30分鍾,每日做2-3次,連續坐上4~8周,一般漏尿等現象就會有所改善,繼續在堅持半年以上效果會更明顯。鍛煉時要緩慢收縮且放鬆盆底肌肉,一收一放慢慢的加快速度,快速收放重複數次,在這個過程中要盡可能的收緊盆底肌肉,需每天需要堅持練習。

  2:借助於醫療機構,醫院進行係統的盆地肌康複訓練,醫生會根據產後媽媽自身的不同情況進行合理的鍛煉。 一般醫生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陰道裏放置肌電探頭,醫生與新媽媽都能從監視器的屏幕上清楚的看到盆底肌肉的收縮,根據反饋的信號來幫助新媽媽正確收縮肌肉。如果新媽媽的盆腔肌肉無力,或者有的新媽媽找不出正確的肌肉群,醫生會運用盆底功能治療儀,利用電的刺激治療,促使盆地肌肉有節奏的收縮與放鬆,以促進喚醒被損傷的盆地肌肉,進而增加盆地肌肉強度和彈性,最終達到增加肌力,達到恢複的效果。

盆底肌修複

  對於腹直肌分離的恢複,由於新媽媽體質不同,分離程度也不盡相同,低於三指的大部分新媽媽在一年內都會恢複正常 。也有分離的超過三指指以上的,可能需要去醫院手術治療。

  那在懷孕期間,腹白線就變得非常明顯,這其實就是腹直肌分離的結果,腹直肌的兩層肌肉開始擴張,來逐步適應逐漸長大的胎兒。在生產後的3~4天裏,會發現有2~4首指寬的空間,當肌肉的力量增強的時候,空間就會縮減到一個手指的寬度。那麼如何檢查腹直肌分離程度:可以仰臥在床上,彎曲雙腿,放鬆腹部肌肉; 手置腹部肚臍以上,掌心正對下巴方向;自然吸氣,後吐氣,緩慢抬起上身看向肚臍,指尖下壓腹部;此時腹部出現的凹溝即為腹直肌分離部位;以手指度量分離寬度。1-2指通常在正常範圍內,2-3指可通過產後恢複運動改善,超過3指可能會有疝氣問題,可能會需要采取手術治療。

盆底肌修複

  腹直肌分離分離如何做恢複訓練?這裏介紹倆個小方法。第一個就是平躺在床上,全身放鬆,用鼻子緩慢的吸氣,直到不能呼吸為止,保持幾秒鍾,然後在緩慢的吐氣。每日堅持坐上十分鍾。第二個也是平躺在床上,全身放鬆,大口吸氣和呼氣,感受腹部擴張和收縮,雙手從肚子兩側往肚臍中間推進。每次運動十分鍾,每天堅持三次。

  產後腹肌的鍛煉之前,需要確認腹部肌肉是否恢複到正常狀態,如果尚未恢複,不能進行腹部肌肉鍛煉。那樣會使腹肌分離更嚴重。如果腹直肌分離一年以上還沒有恢複或者分離比較嚴重,可以到醫院就診手術治療。

  我們雖然有坐月子的習慣,但是生產後身體的恢複這麼長時間是不夠的。尤其是像子宮,盆底肌,腹直肌等,可能需要一年左後的時間才能恢複,所以產後的新媽媽在照顧好寶寶的同時,也要注意自身的恢複,不但擁有一個健康,傲嬌的身材,也沒有大小便失禁的尷尬和痛苦、影響幸福指數的無奈產後問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