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鬧脾氣,媽媽安撫情緒不要隻會說冷靜

編輯:東方女性2018-11-29 12:383-6歲兒童護理
字體:
瀏覽:126次

  孩子的心情變化得很快,容易生氣傷心,平複下來重展笑顏也隻需要一分鍾。但是媽媽千萬不要小看了孩子的情緒變化,這對於孩子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式,學會正視自己的負麵情緒與自己和解,是孩子心理健康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這個過程中,母親可以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幫助孩子能夠正確處理自己的波動情緒呢。

  孩子的哭鬧是宣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大人有了生活經之後會用更加成熟的方式來紓解情緒,比如用逛街、看電電影等等方式來調節,但是孩子卻沒有這麼多的選擇,哭泣是他們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媽媽千萬不要逼迫著讓孩子停止哭泣,尤其是用“再苦就不是好孩子,媽媽就不喜歡你了”這一種威脅性的話語,讓母親的愛變成一種需要條件交換去爭取的對象,這會讓孩子安全感缺失,為了獲得母親的關愛而過分隱藏自己的性格。

  另外一種常見的應對方式是“你別哭媽媽給你吃一顆糖”或者“停下來我們就出去玩”這類以轉移注意力來施加影響的方式。因為原來的情緒仍然留在心中沒有排解掉,而母親萬一失約則會形成更加負麵的形象。

  第三種方式是以成人的方式對待孩子,冷靜又嚴肅地讓還孩子冷靜下來。成年人會按照語言引導和安慰逐漸平靜,而小孩子對於冷靜的定義是很模糊的,傳達到孩子的思想裏會變成一句十分寬泛的詞語,她並不能理解要如何做到內心平靜,最終也隻會變成壓抑自己的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