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從這三點做起,這樣孩子才會自立

編輯:東方女性2019-04-10 16:52育兒百科
字體:
瀏覽:0次
文章簡介:  兒子正上學前班,平時在課堂上表現比較隨意,自主意識很強,常有如接老師“話把”和東張西望、交頭接耳等小動作,如:老師教孩子念生詞奶奶,孩子會接話講,“老師,我奶奶在家裏沒有過來......”;老師講

  兒子正上學前班,平時在課堂上表現比較隨意,自主意識很強,常有如接老師“話把”和東張西望、交頭接耳等小動作,如:老師教孩子念生詞奶奶,孩子會接話講,“老師,我奶奶在家裏沒有過來......”;老師講火車,孩子會接話講,“老師,我家裏有這個”,我也有、我也有......,公開課上孩子們的聲音此起彼伏,天真的話語讓大人哭笑不得。針對這些狀況,對教學認真負責的老師要求孩子們把手統一背到後麵,安靜聽講,似乎並不起作用。

a.jpg

  以上問題的出現與家長的日常教育有關,時至今日這些寶寶們的家長大多是我們這些八零、九零後,是計劃生育政策的第一批“受益者”,家中的第三代自然也就成了爺爺奶奶的獨寵,平時更是嗬護有加、百依百順,“順則笑、逆則鬧”,在如此關愛下,孩子的表達能力、專注力都將得不到鍛煉。

  一要培養孩子能力。平時在家孩子哭的時候,家長都會製止,爺爺奶奶們更會心疼的滿足他們的各種願望。其實哭也是孩子情緒的一種宣泄方式,他們通過哭來表達自己的委屈,如果及時製止,將來成為孩子“克敵製勝”的法寶,家長應該在滿足孩子需求的同時,注意采取適當方式引導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教會他們正確的表達方式。

c.jpg

  同時也要培養孩子在外人麵前敢於表達的“膽量”,現在很多孩子在家是“窩裏橫”,但在學校和生人麵前就會變的內向,不愛說話。家長們應該鼓勵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比如在孩子平時演講、唱歌、跳舞的時候,可以用向孩子學習的方法,鼓勵孩子愛表達的熱情,或者在他們表演後給予表揚或適當的獎勵,使孩子受到鼓舞,越來越敢於表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