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言暴力帶給孩子的傷害,往往是一生相伴的

編輯:東方女性2019-05-08 11:50育兒百科
字體:
瀏覽:0次
文章簡介:  最近接連發生的幾件事,讓我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生命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最開始就是這兩天刷屏的《17歲少年與母親吵架,跳橋自殺》的新聞,其實這幾年,這類的新聞不絕於耳 。  還有就是昨天,我們本

  最近接連發生的幾件事,讓我對孩子的教育,對孩子生命教育,有了更深的認識。最開始就是這兩天刷屏的《17歲少年與母親吵架,跳橋自殺》的新聞,其實這幾年,這類的新聞不絕於耳 。

  還有就是昨天,我們本地一個10歲的女孩子離家出走了,據說是和家裏哥哥鬧別扭了,所以留書離家出走。父母親人焦慮萬分,各種轉朋友圈,滿城查找,幸好淩晨1點多,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孩子終於找到了。

s.jpg

  作為教育工作者,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麵對這樣的新聞,內心自然是沉重和痛苦的,我們不是當時人,都不能也不應該加以妄斷,這是他們一生的痛,而於我們應該是警醒,自省的時刻。

  在這個調查裏,孩子會選擇和同學說,這點讓我有點擔心,有必要給孩子更多可依賴感和信任感,感覺到了孩子心理健康也是需要再多加關注。天下沒有不愛自己孩子的父母,但怎麼到最後卻弄得如此這般親情決絕,親恩不在。

  1、由衷表揚孩子更自信

  我回想我小時候,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我媽媽不當麵表揚我,而是在外人麵前才誇我,這讓我很不舒服。我會覺得這些誇讚不是我應得,而是為了大人們的麵子,才得到這份誇讚。

w.jpg

  這也導致了我會在群體麵前不夠自信,我不愛在群體麵前表現自己,我覺得自己不配擁有群體性地肯定。所以現在我會很努力地給孩子積極地地肯定、讚美和認同。讓孩子知道她是值得擁有這些讚美,她配得上這些認可。

  我的少年時光,也有想不開的時候,具體因為什麼事,不記得了,看來也是小事一樁。但在當時的我看來,就是覺得委屈。就是覺得多大點事,為什麼要這樣說我?好傷心,媽媽不愛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