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補習班是父母的焦慮,也在壓製孩子的想象力

編輯:東方女性2019-05-09 13:51育兒百科
字體:
瀏覽:0次
文章簡介:  從知道有個小生命的時候就開始各種學習,孕期的寶寶是什麼樣的?什麼時候第一次胎動,每次檢查的指標意味著什麼,什麼時候開始胎教,如何做胎教,如何和腹中的孩子互動。這個小東西呱呱落地後,就開始學習如何育

  從知道有個小生命的時候就開始各種學習,孕期的寶寶是什麼樣的?什麼時候第一次胎動,每次檢查的指標意味著什麼,什麼時候開始胎教,如何做胎教,如何和腹中的孩子互動。這個小東西呱呱落地後,就開始學習如何育兒,想要給它更好的生活,更科學的喂養,更安全的食物和奶粉,更舒適的衣服和紙尿褲,更有創造力的玩具,更快樂的成長,想要讓自己成為更好的父母等等。

q.jpg

  等孩子再大點,開始考慮上什麼樣的早教機構,什麼樣的幼兒園,如何培養孩子的各種習慣,如何培養孩子的興趣,如何挑選符合孩子發展趨勢的教育理念等等。開始給孩子選擇更多的興趣班,帶孩子出去玩,讓孩子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父母拚盡了全力。很多家長甚至開始考慮學位房,考慮孩子的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孩子一生的規劃。

  為人父母後,焦慮仿佛一隻無形的大手,讓我們無法停下各種擔憂,不停的權衡和選擇。

  孩子的生活從早到晚,被安排的滿滿當當,用孩子的繁忙來緩解內心的焦慮。

v.jpg

  身邊的很多孩子從幼兒園小班開始排滿了各種興趣班,有時候孩子放學後甚至要趕兩場興趣班,很多家長的期望很高,對孩子有更高的期望,希望能夠彌補自己童年的缺憾,恨不得市麵上的興趣班孩子都能上一遍。

  我們渴望給孩子一個我們得不到的童年,結果孩子卻隻能將自己的各種感受埋葬形形色色的活動之下,孩子縱然物質極大豐富,可是依然感到負擔和壓力,孤單與被忽視。

  孩子的童年本來是個播撒種子的季節,孩子有權利選擇給什麼樣的種子澆水,用自身的智慧引導他們選擇自己的命運,可是我們的焦慮和介入讓孩子陷入了應付各種事務的泥沼中,如同停不下來的鍾擺一樣。對孩子漫長的一生來說真的很殘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