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教育孩子的同時,其實也是一場自我成長

編輯:東方女性2019-04-24 11:25親情友情
字體:
瀏覽:0次

  孩子今年快五歲半了,愛玩愛跳愛說話,周圍的朋友都覺得她很活潑開朗。對此,我也表示同感。

  不過,我又隱隱地覺得孩子近一年變化的很快,主要是負麵情緒占比多了,例如一不開心就生氣,又或者用她吧唧吧唧的小嘴巴和你大聲反駁,其實都是一點兒芝麻小事。

i.JPG

  負麵情緒是個強大的磁場,不僅對小孩成長的身心發展不利,同時也讓日夜陪伴的媽媽時刻感到焦慮、困惑…

  雖說芝麻小事,那也要一點一點地正確引導,在引導的過程,燃燒著你的耐心,卻能見證我們的親子關係是否良好。

  前幾日同事的女兒過生日,放學後應同事邀請,讓她去同事家玩。本不想同意她再去,原因有二個,一是周末已經去過同事家,和她家的孩子玩了整整一下午,二是與她有過明確要求,周一到周五放學了就回家,在家寫寫字畫畫畫吧。就這個要求也是近一年實行的。

l.JPG

  同事一提出邀請,立馬往同事那一靠,立場已經擺出來了,心已經跟著走了!我知道,我已經阻止不了了,就同意讓她去了。那個歡欣雀躍的模樣,開心的要起飛了!趁此良機,便拉她到身邊,與她來個“約法三章”:“我下了班就會去接你,(我下班比她放學要稍晚半個小時)出來的時候不能鬧情緒,走的時候得開開心心的和阿姨、小小夥伴們說再見。”“好!”回答地擲地有聲。同事就這麼風風火火地帶著她遠離了我的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