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球菌感染的不同表現 什麼會導致鏈球菌感染

編輯:東方女性2016-03-15 09:13常見疾病
字體:
瀏覽:514次

  鏈球菌主要存在於自然界、水、人及動物的糞便中,在無光照的環境下可以存活數日,鏈球菌感染主要發上在人體體質比價差的時候,它能降低人體防禦能力,對人體的危害很大。最為常見的鏈球菌感染部位是咽部,它會讓患者感覺惡心、嘔吐,還伴隨著發燒等,下麵有關鏈球菌感染的詳細說明。

  鏈球菌感染病因

  鏈球菌致病除與人體防禦能力的降低、變態反應的發生、感染細菌的數量有關外,還與其所產生的毒素及酶的關係密切相關。

  鏈球菌在痰、滲出物及動物排泄物中可生存數周,在塵埃中無日光照射時可生存數日,廣泛分布於自然界,從水、塵埃、乳汁、健康人的鼻咽部、人及動物糞便中皆可檢出。

  分類法尚未統一,現在經常鏈球菌溶血能力根據A點(型)溶血性鏈球菌、乙型溶血性鏈球菌(P)、C(γ)溶血性鏈球菌3類,鏈球菌致病性弱,對上呼吸道通常寄生菌;化膿性鏈球菌,口腔、鼻咽、腸道正常菌群,一般不致病細菌;β-溶血性鏈球菌鏈球菌感染的主要病原菌。該方法簡單,便於臨床應用。

  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可根據其細胞壁中特異性抗原(多糖體)的不同,分為A~H、K~T共18個族;又根據其表麵蛋白質M、K、T、S抗原的不同,將各族細菌分為若幹個血清型。對人類有致病力者90%為A族,A族鏈球菌又稱化膿性鏈球菌,B、C、D、G族也偶致病。

  D族和O族鏈球菌和唾液型鏈球菌、輕型鏈球菌和糞鏈球菌(腸鏈球菌)等是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的致病因子。根據對氧需要與否分為需氧鏈球菌、厭氧鏈球菌、兼性厭氧鏈球菌。厭氧鏈球菌常寄居於口腔、腸道及陰道中。此類細菌型別繁多,人體曾感染過某型細菌後產生的抵抗力,對其他型細菌並無作用,故鏈球菌感染可發生多次。

  鏈球菌致病除與人體防禦能力的降低、變態反應的發生、感染細菌的數量有關外,細菌對自然界的抵抗力,特別是與其所產生的毒素及酶的關係更為密切。

 

  溶血素(包括溶血素D、S)為溶解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的破壞,細胞和細胞內的溶酶體膜有一定作用。鏈球菌溶血素O的作用在細胞膜中的膽固醇,並含有較多的膽固醇的心髒細胞,所以鏈球菌溶血素O對心髒有毒害作用。細胞膜是細胞溶血素的腎小球內膜常富含脂質和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