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工仔癡迷集報 自費建藏報館免費開放

編輯:東方女性2014-07-14 17:20娛樂
字體:
瀏覽:60次

  王曉民是普通的打工仔,也是知名的集報達人。在長達27年裏,他收藏了古今中外報紙6000餘種、6萬餘份,包括世界上最長的連體報及最小的報紙,《人民日報》創刊號等精品逾千種,還自辦藏報館供鄉親們免費閱覽,也因此受益在媒體發表各類作品600餘篇。

  打工仔癡迷集報長達27年

  洛陽市嵩縣田湖鎮樊店村有一處不起眼的老院子,牆體斑駁,房頂爬滿青苔,大門兩側毛筆書寫的指示牌顯示,這裏是洛陽牡丹藏報館。

  “從1989年創立‘九都嵩州第一集報收藏室’,到1997年元旦改名為‘河洛曉民文博藏報館’,再到2010年4月改名為‘洛陽牡丹藏報館’,25年了。”昨日上午,47歲的農村漢子、該藏報館館長王曉民介紹,這是當地文化部門批準的洛陽市第一家民辦報紙博物館。

  藏報館10多平方米的房間被8個大型藏報櫃占據,桌子上幾摞報紙也高達2米,裏側一張單人床供王曉民休息。就是這麼狹小的空間,藏品量卻大得驚人。王曉民介紹,27年的積累,館藏古、今、中、外各類報紙6000種,6萬餘份。其中,報紙試、創、號外、特刊等精品逾千種,有清代的《政治官報》、中華民國的《世界日報》和《大公報》、抗戰時期的《新華日報》、《人民日報》創刊號、《解放軍報》創刊號、絲綢版《羊城晚報》等珍品。

  自費建藏報館至今仍單身

  “平時就喜歡集報,在外地打工時別人掏錢買煙酒,我用來買報。”王曉民兄弟6人,他最小,從小酷愛讀書,可1987年高考僅3分之差與大學失之交臂。此後父母相繼患病離世,身心遭受打擊的他放棄學業遠赴他鄉打工。

  省內洛陽、鄭州、開封,省外青海、山東、北京都留下他漂泊的身影,建築、裝修、導遊、下海撈海帶,他一邊打工一邊集報。“報紙是良師益友,讓我受益匪淺。”

  王曉民說,起初他在《集報愛好者》雜誌上了解到,全國有很多像他一樣的集報愛好者,他用信件與他們交流,相互交換各自收藏的報紙。

  “在哪兒打工就在哪兒集報。”現在,他的藏報館按門類細分成了58類,涵蓋生活、經濟、教育、文化、科技、文摘等眾多門類,既有連體報,磁卡式報紙、金箔報紙,還有小到方寸、借助放大鏡才能看清的世界最小報《達人秀畫報》。

  “每年花在訂報買報上的錢有幾千塊錢。”因為癡迷集報嚇退不少姑娘,“至今單身,但並不懊悔,也許是緣分還未到吧。”

  藏報館免費向社會開放

  “我和鄭州晚報特別有感情,鄭州晚報做的幾個大型特刊我都想辦法收藏到了。”王曉民說,自己曾特意到鄭州晚報購買《鄭州晚報》。2012年,他特意以50元左右購買了一份厚厚的《鄭州晚報》,也即鄭州晚報創刊63周年、改版10周年之際隆重推出的巨型紀念特刊珍藏版672版《全城熱戀》。“吉尼斯之最,我收藏到了,晚報很大氣。”

  王曉民介紹,由於集報讀報,令他終生受益。如今他在《中國文物報》《河南日報》《信息日報》《洛陽日報》《絲綢》雜誌等發表新聞、散文、遊記等各類作品600餘篇。

  他自己出資籌建的藏報館本著“收藏在個人,奉獻於社會”原則,長期免費向社會開放,至今接待省內外讀者上萬人次,為當地廣大群眾包括中、小學生,提供了大量致富信息和技術、法律知識、民間驗方、生活竅門、學習資料等,深受社會各界人士好評。他還表示,願與事業、企業單位,機關、院校聯合舉辦專題性報紙及其他藏品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