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由於父親幹涉網聊報警 警察叔叔快來抓我(3)

編輯:東方女性2014-07-14 17:40娛樂
字體:
瀏覽:115次

  家長發言

  部分家長讚同嚴管QQ和微信交友

  昨天下午,現代快報記者在秦淮區苜蓿園大街一培訓中心門口,隨機詢問了幾個來培訓中心接補習孩子的家長。

  “對QQ和微信交友,當然要管哦,尤其是像我家這樣性格內向的姑娘,弄不好就被網友帶壞了。”女兒正在上初一的張女士稱,不過她不會去查看女兒的QQ和微信聊天記錄,但會問問女兒跟網友聊天的情況,掌握一些動向,並敲敲警鍾,讓她把心思用在學習上。

  張女士最擔心的是,女兒通過QQ和微信之類的交友後,出現早戀的情況。“你不知道,現在小孩在網絡聊天時的尺度大得嚇人,父母一定要盯緊點,但又不能讓孩子們反感,還真的有點難。”張女士稱,為了監控女兒是否早戀,她偶爾會用陌生的QQ,以網友身份,在女兒的QQ好友中臥底,經常試探女兒,不過到目前為止,女兒的表現她都很滿意。

  好幾位媽媽都表達了跟張女士類似的看法,認為孩子還是未成年人,對一些事情的分辨能力有限,對他們的QQ和微信交友,有必要進行幹涉,以免孩子受到“壞人”影響。

  不過,好幾位爸爸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們大部分人都認為,應該充分尊重孩子的隱私,給他們一些私人的空間。隻要在大方向上,注意孩子的動向,發現問題後,及時開導勸說,這樣就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成長。

男孩由於父親幹涉網聊報警

  孩子有話說

  “我們需要話語權”

  “大人說話,孩子不要插嘴”,“小孩哪來的隱私權”......聽說記者要采訪隱私權,14歲的婷婷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對上述話很有“怨言”。她是一名初中生,眼下雖然放暑假了,可還要不停地上補習班,如果不去還會遭到父母的責罵。“我在家根本沒有話語權,都是父母說了算,其實我挺反感的。”她告訴記者,父母總是把自己當做小孩子來看待,平時自己跟同學出去玩,媽媽也會問得很詳細,還要規定好回家的時間,覺得自己一點個人空間都沒有。

  她告訴記者,班上像她這樣的情況的同學有不少,但也有少數同學,在家說話很有“分量”,“上次我們一個同學說,自己不想去補習班,想去學跳舞,她爸爸就同意了,而且家裏很多事情,父母都會跟她商量,我們都很羨慕。”婷婷表示,父母對自己事事都很關心,她也知道父母是為了自己好,但她更希望父母能聽自己說說話,多給自己一點空間和做決定的權利。

  抽樣調查

  換位思考,“自律”很關鍵

  昨天下午,快報記者通過網絡調查了30位市民,其中絕大部分都認為,看孩子隱私肯定是不對的,但也表示,“家長這麼做也都是為了孩子好。”

  作為一名80後,已經是孩子爸爸的田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我小時候也被家長偷看過日記,不過我更喜歡換位思考而不是去埋怨。”今年30歲的田先生是一名媒體工作者,他小時候喜歡寫日記,而且記錄得還很詳細,“我父母偷看過我的感情狀況、零花錢用項、還有很多在學校裏發生卻沒有告訴家長的事情。”田先生說,至今他還記得,當初為了上網,幫同學寫作業蒙混過關,收了對方10塊錢。後來,事情被老師發現了,把他叫到辦公室給以批評,還撤了他小組長的職務。

  令他沒想到的是,事情記錄到日記本上後,家長直接拿著日記本當著他的麵說,以後想上網可以跟他們要錢,不能幫同學寫作業,更不能收錢,這是害對方。雖然當時很無語,但自從這件事情發生後,他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真的沒有再幫同學寫作業,想上網的時候就跟父母要求。當然這是有要求的,那就是保證學習成績穩中有進。

  “抗爭不能解決問題,關鍵還是兩個字‘自律’。”回想父母看自己日記一事,他覺得家長既然想看日記,肯定是對自己有疑慮,如果自己做得更好,做該做的事情,家長也就不會再好奇看日記了。“將來我的孩子長大了,如果我想看他的隱私,我就會想到自己小時候,將心比心,可能就不會去看了。”

男孩由於父親幹涉網聊報警

  專家建議

  應給予孩子起碼的尊重和信任

  “孩子到了青春期,正是自我意識覺醒的階段,這個自我建設期,孩子有了自我領地的意識,這就需要家長給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殷飛副教授在接受現代快報記者采訪時說,這個時期的孩子開始有了自己的小秘密,會讓不少家長覺得自己走不進孩子的心裏。但孩子這種心理並不是要跟家長作鬥爭,是自我認知和不斷走向成熟的階段,需要創造自己的空間,他們希望自己能被家長當做成人來對待。

  這個時候,家長需要的不是事無巨細地了解孩子,甚至帶有私心去偷看孩子的日記、QQ空間,而是應盡量轉變自己的心態以及跟孩子的溝通方式,以平等的身份跟孩子討論、交流,充分給予孩子個人空間。從而激發孩子自我主體意識的建立,讓他用成人的方式對自己加以要求。在這個過程中,家長可以通過引領的方式指導其成長,幫助他建立正確的認知,從不成熟走向成熟。

  同時,家長也不要認為換個方式,打著朋友的身份跟孩子交流,繼續試圖打探孩子的隱私,這隻會讓孩子更加反感。孩子的青春期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這個過程不能由家長來替代,不是家長告訴孩子什麼樣的人能做朋友,什麼樣的事情不能做,而是靠孩子自己通過探索,不斷建立自我認知,家長再通過引領,讓他建立自己的是非觀、價值觀。“當然,每個家庭的情況各不相同,但尊重和信任是最起碼的,然後才能說教育和指導。”殷飛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