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娘子軍活捉"小鬼子" 廣場舞雄起(3)
集體活動讓大媽們覺得沒有脫離社會
之所以叫“南館藝術團”,是因為他們剛開始跳廣場舞的場地是在南館公園內。那會兒,成員一共才十幾個人。隨著成員的逐漸增多,團隊裏分出了口琴師、鼓樂隊和舞蹈隊等多個小分隊。
而到底該怎樣跳舞,大家也都絞盡了腦汁。編舞的負責人從網上找到曲子並編好後,大概排練個3天左右就開演,一周至少要出一個新節目,“每個月都要吹壞兩個口琴”。
就連周圍的大使館也找過他們演出,團隊成員為此奉上了國際友人“特供版”,跳起了《喀秋莎》和《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老年人缺不了這個。”老鄭說,他們這些人退休後,感覺被社會拋棄了一樣,天天都過著脫離社會的生活,很多人的心態也變得不太好,埋怨子女不經常回家看看,有時候一周下來他們都沒機會跟別人說上十句話。
而廣場舞這種集體性的活動,讓老鄭他們每天的生活又重新回到了一個大集體裏,由於是在公共場所,在這種氛圍裏,大家想作出鍛煉的舞蹈動作也不會有什麼不好意思的了。天天這麼跳下來,很多人的身體比退休前還好。
“我們心態好了,子女也解脫了。”老鄭覺得,一起跳廣場舞的老兄弟姐妹們,跟自己有共同的生活背景,大家都到了一定年紀,子女們都有了自己的生活,沒有了工作可以去操心,都覺得很寂寞。跳舞成了他一天中最盼著的時光,這讓他覺得不再被社會拋棄。
老鄭認為,廣場舞擾民這一情況可以有協調的空間,比如跳舞的人可以選擇離住宅區遠一些的場地,跳舞的總時長控製在一小時左右,且選擇在不吵人的時間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