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菲教會我們的 和我們無法效仿的
王菲
王菲
進入九月,我在一所大學堆積落葉的路上去學習太極拳,偶爾聽到王菲的《浮躁》:“九月裏,平淡無聊,一切都好,隻缺煩惱。”我突然渴望溫習王菲所有的歌,從她還叫王靖雯的時候開始。
1994年,王菲出了一張天籟般的專輯《迷》。這張專輯刷新了國語唱片銷售的記錄,也是王靖雯走出香港流行大陸的開端。情歌的感人不在放,而在收。聽王菲的歌,你聽不到李宗盛男人眼中的女子哀怨,也聽不到類似鄧麗君那種雕琢的甜膩,更多的是一個女子隻是通過唱歌這種方式來釋放情緒與訴說心事。那種都市熟女的冷靜悶騷,那種尾音嗲嗲的拖曳,那種對愛渴望無愛也有一個人寂寞的狂歡的態度,那種對企圖顛覆流行樂壇,在情感這杯咖啡裏輕巧地兌入了爵士與搖滾的元素......聽王菲的歌,你才明白,原來情歌沒必要唱得那麼肝腸寸斷,那麼柔情萬千,或那麼苦大仇深,情歌是一塊玉,王菲的招牌就是溫吞慢歌,看似無所謂,看似輕描淡寫,卻見玲瓏多變的唱功。諸如此類,都昭示著流行樂壇的天變,一個天後堅持以她的素描朝天的模樣掀起流行風暴。
有了音樂商業市場的信心,1996年,《浮躁》專輯出世。這是王靖雯蛻變王菲的轉折點。其時,王靖雯與竇唯分開,同時她也撇清了前夫竇唯艱奧沉鬱的音樂風格,開始做王菲。《浮躁》裏有許多隨意哼唱的旋律和歌詞,凸顯了王菲對流行音樂的掌控力,也當仁不讓地向世人宣告了她性格中的爛漫與任性。
竇唯離開,隨之與他相關的音樂製作班底也分崩離析。張亞東由此成為王菲開拓音樂疆土的操刀手。小刀崔在蝦米音樂裏收錄這部專輯,循環播放多天,試圖從一個音樂文本上還原一個剛剛離異的女子的心事,她還沒有完全從愛別離的傷感掙脫出來,不過,在王菲波瀾不驚的嗓音中還是捕捉的到她對自我性靈的鬆綁後悅然與釋然。
1999年,世紀末彌漫著無常哀傷的情緒,恰逢詞人林夕失戀,他讀破佛經後,為王菲寫出多首堪稱經典的歌。有趣的是,林夕的詞一般都是柔韌綿密,按照常規的邏輯,應該是纏綿悱惻的唱法,但到了王菲的口中,一切都是雲淡風輕了,有著情到深處情轉薄的參悟。王菲在世紀末試圖突破單純情歌的局限,她有許多歌,寫的是明明是愛情,但歌的味道卻摻雜著許多世味人情。比如《棋子》,比如《寓言》,比如《過眼雲煙》,比如《開到荼蘼》。
人道是,王菲的聲音好聽,究竟怎麼好聽?齊豫、鄺美雲、黃慧音、王菲都唱過《心經》,前三者,齊豫尚可,鄺美雲次之,黃慧音又次之,王菲完勝,須知道,這三位都是流行樂壇的腕兒。
王菲的成功,前有楊明煌的助力,中有張亞東的輔佐,後有梁榮駿的監製,天才詞人姚謙與林夕更是追隨多年的護花使者。王菲唱過《傳奇》,她本人已經是一個傳奇。這個樂壇的傳奇,讓我聯想起宋代的女詞人李清照。李清照早期的詞大多是閨情閨趣,經過顛沛流離變故後,她的詞開始突破了兒女私情,融入禪學與江湖氣息。王菲與李亞鵬離婚後,名演員陳道明的觀點是,像王菲這樣的人,李亞鵬給予不了她繼續成長的靈性滋養。有種傳聞是,王菲會遁入空門過斷舍離的日子。可是,天後不按照常理出牌,她穿越時空與會做飯的謝霆鋒好了。
汪峰最近在《中國好聲音》感懷,他二十歲的時候想做第二崔健,三十歲的時候想做中國的鮑勃迪倫,四十歲才嚐試做自己。可這些,王菲早就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