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敬騰《The Song》遠離妖魔(3)

編輯:東方女性2014-10-20 10:54娛樂
字體:
瀏覽:117次

  不久前看過一篇訪談,其中有問到蕭敬騰,《The Song》專輯帶給大家的是什麼,蕭敬騰的回答是“大方向是一個人的個性......”匪夷所思,至今都沒有明白這個個性到底指的是什麼?《The Song》專輯與一個人的個性到底存在什麼關係?最後隻能理解為,蕭敬騰本人對《The Song》專輯的主題很模糊,於是隻能打起太極說些有的沒的以混肴試聽。不過這樣也無法掩蓋整張專輯的主題、內容、結構的支離破碎。

蕭敬騰《The Song》遠離妖魔

  對蕭敬騰《The Song》專輯存有三個印象,都不是什麼好印象。其一,整張專輯風格表現多元且華麗,可是華麗得空洞。始終認為,製作一張專輯或是在製作一張專輯的某個環節上若是帶有太強烈的目的性,這張專輯或是這個環節是失真的,這很容易會被某種目的性給遮掩,最終呈現出的除了功利性就是機械性。《The Song》專輯的目的性是什麼?

蕭敬騰《The Song》遠離妖魔

  一切昭然若揭,那不就是為了配合蕭敬騰在演唱上“耍雜技”?其二,整張專輯的旋律性、可聽性並不強,有意削弱的流行性就不多提,蕭敬騰這些年的專輯幾乎是摒棄了常規的商業流行,這也就變相導致歌曲的傳唱度降低,不過這裏想要強調的不是傳唱度或是流行度,更想說的是由於編曲過於複雜、堆疊的東西過多,很容易就掩蓋了旋律自身所該有的本質性,那是有嚴爵、方大同、陳奐仁的出手相助也挽救不回的本質流失;此外,蕭敬騰自視清高,華納唱片老眼昏花,高估了蕭敬騰的創作力,一張專輯讓其包辦六首作品且幾乎都用作主打,重點是這些創作毫無匠氣可言,經不起推敲,也都不耐聽。其三,《The Song》專輯讓人印象最深刻的必然是蕭敬騰的唱腔。蕭敬騰是做了導師,成為了歌王,所以才會親身示範什麼是歌唱家的風采,什麼才是登峰造極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