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女兒遭罵愛顯擺 曹格 罵小朋友的人缺愛(3)
歐朦也是《爸爸2》忠實觀眾,在她看來,多多跟Joe大秀英語那部分其實是正常的學以致用,“Joe在馬來西亞和台灣長大,語言環境更為多元,他的英文優於中文,所以多多跟他獨處時很自然就會選擇用英語溝通,加上她本來就在國際學校念書,英文基礎好,溝通起來也十分順暢。”
“我自己的學生中也有不少就讀於雙語學校,很多孩子都是一路從幼兒園就開始學英語,他們在跟人交流時英語也常常脫口而出,但這顯然不是出於炫耀。”歐朦說,3-4歲在幼兒語言的學習過程中十分關鍵,這段時間多接觸英語會讓他們產生如母語般的親切感,“所以像多多在節目中講英語應該都是無意識的,她對語言有興趣並善於運用,這應該鼓勵。”

批評的人其實不自信
對多多的質疑聲中除了集中在“顯擺”之外,還有一類意見是指責多多身上體現了當今年輕父母的“舍本逐末”、“對漢語不自信”。就像某知名主持人曾在點評另一檔親子節目時說的那樣,“現在很多小孩很小就被送到國際學校,還沒上小學就能說一口流利的英語,對外國文化如數家珍,但是問起民族的東西,則是一問三不知。這樣培養出來的隻能是奴性的、變態的小孩兒”,這種言論在重慶明亮心理谘詢所負責人邱駟看來覺得很可笑。
“撇開語言教育和民族文化不說,單從心理學上看,批評孩子們說英語是文化不自信的成年人們,扮演的正是不自信的角色。”邱駟認為,把英語說得好的小孩上綱上線口誅筆伐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是成人世界的“投射效應”在作怪。

“"投射效應"會讓人看見別人有而自己沒有的東西時,產生具有攻擊性的舉動,妄加質疑就是最典型的一種,這其實反映了成年人內心的不自信。”邱駟分析說,多多的成長經曆是不少成年人小時候沒有的,他們在羨慕的同時一些人難免會產生嫉妒,“他們的目的就是通過宣泄達到情緒釋放,僅此而已。”對於這部分成人觀眾的心理調適,邱駟建議:“正視自身條件,積極努力去彌補不足,當然,他們沒辦法再像多多那樣在優越的語言環境中成長,那就要承認現實,該怎麼活就怎麼活,一味去吐槽隻會徒增煩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