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寒電影受差評不高興 不希望被說成爛片(3)

編輯:東方女性2014-10-20 11:09娛樂
字體:
瀏覽:93次

  喜歡閑散生活不做領導者

  如今,《後會無期》已收獲5.25億票房。談到超出預期的表現,韓寒說道:“在拍電影之前,我沒有過多考慮票房。我知道,考慮太多,電影的氣質勢必會受到影響。也許,恰恰是這個原因,才形成了影片口碑兩極分化的獨特氣質。當然,票房好,大家都會高興,但我要說這並不是我唯一追求的目標。”

  隨著《後會無期》的成功,韓寒如今已經與郭敬明一起被外界定義為新生代導演的領軍人物。但對此,他卻稍顯抵觸,“我不是個領導者,也不是平民英雄。因為我身上有太多不可複製的東西,也沒有什麼示範價值,而且我也沒有這麼大的野心。我個人更喜歡閑散一些的生活,做完一部電影玩一陣,等歇夠了,有人給投錢的時候,再嚐試下一次。”

  文學評論家陳曉明:韓寒郭敬明的文學史意義不多

  “中國當代文學”很不好處理

  陳曉明生於1959年,福建光澤人,早年上山下鄉當過知青,1990年代獲文學博士學位,曾在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工作10多年,2003年起在北京大學中文係任教授、博導。

  寫作一部當代文學史,是陳曉明多年的願望。進入北大後的首個秋季,他開設必修課“中國當代文學史”,有指定教材,但他沒法忍受照本宣科,堅持自己寫講稿。這講稿就是《中國當代文學主潮》這部文學史的初稿。他本想一鼓作氣寫下去,但由於當時在寫另一本書《德裏達的底線》,文學史一度暫停。直到2006年底,北大中文係要求推出一部新文學史用於教材,同事們公推陳曉明“一個人弄”,進度顯著加快。

  《中國當代文學主潮》於2009年初版,接下來的兩年加印了一次,很快售罄。這次是修訂之後再版。陳曉明原本隻想作字句的調整,沒成想碰到具體書稿,新想法隨時產生,重寫、增補的念頭不時出現,這樣斷斷續續修補了大半年時間,以至於後來他自己都心生“沒完沒了、忍無可忍”的感覺,隻得強行打住。

  新書稿交給出版社,文字規模達到70多萬字,出版社認為這麼厚如何當教材?定價也是個大難題。於是隻得重新刪節,刪成現在的58萬字。“有些文字我覺得十分必要,但不得不忍痛割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