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狼群襲人 村民家門被扒開耳朵被咬掉(3)
狼害事件日益增多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新疆北部的狼一度很多,那會兒,狼晝夜偷襲羊群,草叢和灌叢中經常會有狼藏匿,人和牲畜稍不留神,就會被竄出來的狼襲擊。為消除狼害,政府曾提出“打死一隻狼,獎勵一隻羊”的口號,號召全民掀起打狼除害運動,還向牧民、民兵配發槍支彈藥。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新疆北部的狼幾乎被打得銷聲匿跡,但這又使得老鼠和野兔到處橫行成災,很多草場被破壞。
1989年,為恢複生態環境,狼被國家列入二級保護動物,我區牧場、兵團團場全麵收繳槍支。2008年前後,狼害又開始在北疆逐步重現,尤其是近些年,狼襲擊家畜的事件更是一年多過一年。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由於狼對家畜的危害日益凸顯,部分牧區和團場為了保護牧民的利益,已向相關部門申請對狼的數量進行控製,減少其對牧民的危害。
據自治區林業廳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突發性或災害性事件發生時,可以向林業主管部門申請獵捕,但必須要經林業部門批準,獲得獵捕手續後,才可對狼進行獵捕和種群數量的控製,但如何科學控製數量,至今仍是空白。
針對牧民提出的狼多成災的說法,新疆生態學會理事長、新疆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國映分析認為,北疆部分地區之所以出現狼害,並非農牧民所說狼多所致,而是當地牛羊等牲畜增多、人類活動範圍擴大,牛羊和人類的活動範圍擠占了狼的生存環境,導致狼的生存空間日漸狹小,被迫與人類發生衝突。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楊維康也認為,目前,狼並未出現增多的趨勢,從近幾年一些保護區黃羊、北山羊、盤羊、野兔等野生動物數量有所減少來看,狼害的頻頻發生,有可能是因狼的食物鏈(黃羊)出現危機,狼才來到人的居住區危害家畜。
楊維康說,狼處在食物鏈的頂端,對維護自然生態係統平衡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如若對狼的數量進行控製,首先要對“狼害”區域、狼的分布、種群數量、生態環境容量等方麵進行科研調查;其次,要對當地畜牧業生產方式、牧民和狼衝突的原因進行調研;再者,還要對黃羊等狼的食物鏈構成等方麵進行調查研究。根據上述調研結果,有了科學的依據,才能決定是否該對狼的數量進行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