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鄧小平》熱播
導語:在鄧小平誕辰11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電視劇《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在央視一套熱播後,立即引發海內外媒體及觀眾的熱烈討論。該劇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拍到1984年實行全麵改革開放,呈現了粉碎“四人幫”、恢複高考、鄧小平訪美、知青返鄉、包產到戶等曆史事件,也出現了華國鋒、胡耀邦等人物,還首次細致描繪了鄧小平的家庭生活。共和國成長親曆者、本劇導演吳子牛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這部劇得以播出,正意味著中國政治的進步。
“過去想拍這樣的電視劇,恐怕不太可能。即使能拍,也不會像現在這樣飽滿。”吳子牛說,這部劇對文化大革命基本全盤否定,還有大量人物第一次出現,他從藝術創作環節真實感受到了國家和時代的進步。
《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全景式反映了從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幫”到1984年實行全麵改革開放的重要曆史,真實呈現了粉碎“四人幫”、恢複高考、鄧小平訪美、知青返鄉、包產到戶等曆史事件,華國鋒、胡耀邦等也在劇中出現。該劇在央視一套黃金檔播出不足一周時間,收視率已經頻創新高。
回應外媒“挑刺”
該劇對鄧小平的家庭生活做了細致描繪,讓國內的觀眾感到眼前一亮。有意思的是,不少海外媒體也在密切關注劇情發展,還忙著給劇中的曆史細節“挑刺”。吳子牛也表示,劇中確實有虛構的人物和藝術的發揮。
電視劇的第一集就是一場大雨中對“四人幫”的抓捕行動,有外媒和觀眾卻指出,曆史資料顯示1976年10月6日當天並沒有下雨。吳子牛解釋說,當天確實沒有下雨,但是為了烘托當時的政治氣氛,這場雨屬於藝術創作的部分。
“當時的中國在風雨飄搖中尋找方向,整個國家是悲哀的。”吳子牛說,“我認為中國是在粉碎‘四人幫’後才迎來曙光,所以在抓捕時設計了這場雨,而第二天就是個大晴天。”
外媒還提到,劇中鄧小平得知“四人幫”被捕的消息後,表示“我可以再幹20年”,曆史資料卻顯示鄧小平說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吳子牛表示,根據葉永烈的記錄,鄧小平當時確實是說“我可以安度晚年了”,但“我可以再幹20年”這句話他也說過不止一次。
吳子牛透露,最早的劇本寫的是“我可以安度晚年了”,這也是他個人喜歡的版本,因為當時對鄧小平來說,粉碎“四人幫”意味著他可以活下來了。至於後來修改成“我可以再幹20年”,是創作團隊想要借此體現鄧小平的政治抱負。
還有外媒斷言這是中共的一部“宣傳大戲”,因為鄧小平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而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中共中央正在推進全麵深化改革。對此,吳子牛說,“不管有沒有這部劇,也不管改革路上有多少阻力,中國的改革都會繼續向前,這一點我深信不疑。”
如果沒有鄧小平
吳子牛生於1951年,基本上經曆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全過程。他回憶說,從小家裏有右派,生活很暗淡,三年自然災害時見過餓死的人,階級鬥爭中看到很多人不共戴天,“文革”後則是上山下鄉的第一批插隊知青,當時以為自己這輩子就要在農村“修地球”了。
他始終記得,1970年的一個中央文件說,下鄉滿兩年就可以上大學、參軍、當工人。幾個公社的知青得到消息後,從四麵八方舉著火把,還湊錢買了紅薯釀的酒來慶祝,而他連喝六杯後昏睡了過去,但是很快“涼水”就潑來了——出身不好的知青還是沒有資格。直到1972年,他偶然得知樂山地區的毛澤東思想文藝學校在招學員,考上以後才從農村回到城市。
在恢複高考的第二年,吳子牛考上了北京電影學院導演係,他的同學中也有一半以上是“老三屆”。他說,“如果沒有恢複高考,就沒有機會學電影、學藝術,所以我們和這個時代嚴絲合縫地同步發展。我們不是旁觀者,而是身臨其境的。”
吳子牛特別感謝鄧小平,讓像他這樣的“黑五類”子弟不受家庭出身的影響而進入大學。他認為,如果沒有鄧小平,當時的知識分子就得不到保護,中國後來的經濟建設恐怕不堪設想,他自己的人生也會不堪設想。
正是因為如此,吳子牛對於拍攝《曆史轉折中的鄧小平》感到激動、神聖而責任重大。電視劇片尾曲的一句歌詞——“我的人生和山河一起改變”,就是他的切身體會。
曆時四年大綱修改十餘次
總編劇龍平平透露,2009年有關部門就決定請中央文獻研究室牽頭創作以鄧小平為題材的電視劇。龍平平回憶當時領導的要求有三個:“希望時間段放在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後到1984年十二屆三中全會前後;核心要反映鄧小平改革開放總設計師的形象;要反映國家改革開放的曆史進程。在我的理解就是要反映鄧小平和一個時代。”
於是中央文獻研究室成立了以龍平平為首、專家和作家相結合的編劇團隊。劇本創作曆時4年,編劇之一張強稱劇本修改過無數次,光劇情大綱就改了十幾稿,最終完成了近60萬字的電視文學劇本。總編劇龍平平稱拍攝這樣一部劇,難度在於要找到新視角,“我們希望觀眾可以平視偉人,了解他真實的生活,而非仰視。”而就劇作題材而言,龍平平認為當代人寫當代史,難度很大,“它離我們太近,關於小平的一些事有的有結論,有的沒有,如何客觀反映很難。”
選角與拍攝:選馬少驊形與氣有七分近
鄧小平的特型演員最讓人熟悉的是盧奇。製片人高成生稱,選擇馬少驊演鄧小平,一開始很多人都有過擔心,“但最後無論劇組、還是鄧家人都覺得他形神兼備”。導演吳子牛坦言沒有刻意選擇特型演員出演國家領導人,堅持用馬少驊是因為外形和氣質有七分近,且能講四川話。
製片人高成生透露,該劇投入巨大,劇組常規人員是500多人,劇中有名有姓算人物的演員有100多人,取景範圍包括北京,安徽的鳳陽、黃山,深圳,西雙版納等地,並分了三個組,拍攝時間達112天。“我們1月份做後期,播出前都還在改,七個月的後期,工作人員連機房都沒有離開過,光我們刻的碟片,給各級領導修改的光盤就一兩千份,剪片子的機器都好幾天關不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