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體育教師30年製作8000件教具

開學第一節體育課,畢老師為2年級的學生上課。畢首金是昆明市官渡區白漢場中心小學的體育教師。1984年,報考體院落榜後,考取了合同製教師。當時,作為合同製教師的他,每月工資不足20元。

但他一幹就是12年,直到1996年才通過考試轉為了公辦教師,到今年,畢首金老師從事體育教學已滿30年。
90年代初,白漢場中心小學內缺乏教學資金,校內僅有少量體育器材,全都“殘肢斷臂”,為了滿足學生興趣愛好,畢老師開始利用各種廢舊材料製作一些簡陋的體育器材。

畢老師製作的器材深受孩子們喜愛,孩子們最喜歡上的就是體育課。看著孩子們天真的笑容,畢老師更加堅定了自己手工製作器材的信念。 圖為板羽球。木板和塑料製成,和羽毛球使用壽命相比更長。

不到十平米的工作室內擺滿了各種零件,塑料管、廢木片、舊輪胎廢木片、舊輪胎、破籃球、廢鐵絲等,有些器材是畢老師在村內撿來的,有些是校內用過的廢舊用品。圖為畢老師製作的陀螺。
畢老師教學生們使用健身球。批量製作能給畢老師節省大量時間,充足的材料準備後,做好一個空竹平均下來一個半小時完成一個,拍拍球五分鍾完成一個,橄欖球十分鍾.......看似一個個簡單的教具,卻凝聚了畢老師大量的心血。

對於畢老師而言,它不僅僅是體育器材,更像是自己30年來辛苦創造的結晶。
橄欖球,利用破舊的籃球製作。

保齡球,利用廢木材製作。畢老師30年來無私的為學生付出了太多心血,默默無聞,兢兢業業,他的體育精神發展成為當地的特色。在教師崗位上有無數的兢兢業業的工作者,他們在孩子的成長道路上無私奉獻。
畢老師製作的兩層高翹。學生們在操場練習走高蹺。
畢老師製作的體育用具成了學生們課間玩耍的好夥伴。
踢踢球。用塑料瓶,毛線,塑料製成,訓練學生的手眼角協調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