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電影節閉幕 世界電影舞台傳遞中國夢想

編輯:東方女性2011-06-25 17:32娛樂
字體:
瀏覽:73次

  新華網上海6月19日電(記者許曉青、孫麗萍)19日,在中國電影發祥地上海,規模空前的第14屆上海國際電影節落下帷幕。

  由國家廣電總局、上海市政府共同主辦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今年,來自102個國家和地區的1519部長片、9785部短片報名參與各競賽單元角逐,短短9天內,3000多名中外電影人齊集上海,“金爵獎”“亞洲新人獎”等各歸其主,創造了諸多新紀錄。

  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世界了解中國、中國走向世界的美好夢想,正一步步實現。

  國際銀幕的盛宴 全球影人的節日

  6月的上海,連降大雨,雨中紅毯,“星光”分外奪目。蘇珊·薩蘭登、馬特·狄龍、吳宇森、馮小剛、全智賢、範冰冰等300多名中外電影人冒雨前來,默多克夫婦、《雨人》導演巴裏·萊文森、《黑天鵝》製片人邁克·梅達沃伊等大腕級人物,力挺電影節。

  經過18年打造,上海國際電影節已成為亞太地區最具規模和影響力的電影節之一,也被國際電影製片人協會評價為全球成長最快的國際電影節。

  業內普遍認為,作為中外電影文化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上海國際電影節始終發揮著文化推廣功能、產業集聚功能、經濟社會發展的帶動功能,為文化的大繁榮、大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

  9天來,來自美國、俄羅斯、德國、意大利、土耳其、阿根廷、日本、印度、中國等的16部影片入圍“金爵獎”。“亞洲新人獎”單元同樣佳片雲集,日本影片《每日媽媽》、中國影片《到阜陽六百裏》分獲大獎。

  9天來,上海國際電影節為影迷奉獻了一場真正的銀幕盛宴,世界首映、亞洲首映的影片大幅增加。來自世界各地不同流派的電影公映超過700場次,並創造了235場滿場的新紀錄。最新3D紀錄片《皮娜》、奧斯卡提名影片《大地驚雷》、日本新片《明日之丈》、修複版科幻經典《大都會》等,讓觀眾直呼過癮。

  電影節的傳統項目“國際電影交易市場”上,短短3天,就吸引了來自韓、日、意等國家和地區的143家海內外展商及電影機構,2000多名中外買家及投資人進場交易,達成700多個交易意向。

  創立於2007年的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項目創投”和“合拍片項目洽談”為電影行業與資本市場搭建了互相融合的國際舞台,成為推動新銳成長的重要平台。今年共吸引了17個國家和地區的209個項目,33個項目初步達成合作意向。

  “世界各地的電影人都希望在中國敲響大門。”作為全球最大跨國傳媒企業之一的掌門人,美國新聞集團總裁魯伯特·默多克在電影節論壇上發表感言。

  文化創新 產業勃興

  一部小小的手機,正在改變電影的未來。

  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首次推出“手機電影節”,全球近萬部手機短片報名參賽。主辦方提出的“影片攝製-播放-評選”的“全手機模式”,是一大創新,在國際A類電影節的競賽單元中尚屬首次。

  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局長朱詠雷說,作為中國電影的搖籃,上海一直勇於探索國際電影節舉辦內容和模式的創新。以創新帶動發展,電影產業作為提升上海城市產業集聚效應、文化吸引力的核心之一,前景可期。

  2011年恰逢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電影產業作為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已經擁有的百億元票房成績單前,欲“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作為“電影之城”,上海在“十二五”提出了塑造時尚魅力的國際文化大都市和世界級旅遊城市的目標。電影產業則成為不可或缺的城市文化產業板塊之一。

  站在產業發展的製高點上,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專業性、權威性、創新性和影響力,又有進一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大師級作品報名參賽“金爵獎”評選,使電影節的核心競爭力不斷增加。“亞洲新人獎”激勵了大批電影新人,更多年輕導演從這裏起步,受到業界關注。

  電影節創投與合拍項目亮點頻現,其孵化功能已直接化為現實中的生產力。首次推出的手機電影節活動、電影節品牌主張、亞洲星探(STAR HUNTER)活動等,則顯現出電影節把握產業方向、扶持電影新銳的敏銳意識。

  近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產業引領作用,正一步步將“夢想照進現實”。今年電影節期間,吳宇森、馮小剛等親臨“大師班”,向入圍創投項目的年輕導演麵授機宜。在各競賽單元頗為活躍的國產新片《Hello!樹先生》《鋼的琴》等,是電影節長期扶持新人所結出的碩果。來自日本、泰國、新加坡、中國的10名新晉電影藝人今年獲得首批“亞洲新星”稱號,他們將通過電影節平台直接獲得參演名導名作的機會。

  有“新中國電影夢工廠”之稱的上影集團,也在電影節上發布了一係列令人振奮的消息。《魔咒鋼琴》、3D版《大鬧天宮》等以中國出品方為主導、邀請具有國際製片經驗的外方合作者加盟的重要項目,取得突破性進展。

  “十二五”期間,上海還規劃建設世界領先的影視技術中心,以彌補國產電影的技術短板。

  “很高興看到,中國電影人對產業鏈發展的重視程度超過以往。”《黑天鵝》製片人梅達沃伊說,中國作為目前國際上最活躍、最具潛力的電影市場,電影人的觀念正在進步。

  世界舞台 激蕩夢想

  本屆電影節舉辦之際,恰逢日本大地震發生3個月。籌備多時的上海國際電影節日本電影周克服各種困難,如期開幕。日中友好映畫祭實行委員會會長國安正昭說,地震雖然對日本電影業造成了一些影響,但日本電影周依然如期舉行,這與中方的支持和幫助分不開。日方希望通過一係列影視交流活動,向來自世界各地的電影人及觀眾傳遞日本震後重建的信心。

  電影節上,“後起之秀”泰國的影視產業也綻放耀眼光芒。“我們有10部電影展映,20家公司和機構組團參展。”泰國駐華大使密秉尚說,通過上海國際電影節,可以讓世界各地的電影專業人士從廣度和深度上見證泰國電影的高產能和創造力,進一步了解泰國文化。

  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副主席、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總裁薛沛建說,上海是一座舉辦過世界博覽會的城市,同時也是一座充滿人文關懷的電影之城。繼世博會後,上海國際電影節將延續“世博效應”,在構築國際文化交流大舞台的同時,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

  令人難忘的是,本屆電影節湧現出一批關切中國社會發展現狀的國產新片。《Hello!樹先生》《到阜陽六百裏》《消失的村莊》等受到影評人讚譽。與此同時,一批最新創作的“紅色電影”《辛亥革命》《秋之白華》《錢學森》等也高調亮相國際電影節,反響熱烈。

  上海國際電影節執行副秘書長唐麗君說,電影節期間,中國電影產業在展示自我的同時,也獲得了向世界學習的好機會。她表示,一年一度的上海電影節已經成為中外電影人共同的期盼。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的核心內容之一,電影節論壇至今仍延續了“主席講壇”“產業論壇”“電影新浪潮”和“電影大師班”4個板塊11場論壇的規模。今年有近100位國際業界頂尖人士交流經驗,碰撞思想火花。這在目前國際各類電影節中是極為罕見的。

  “是上海國際電影節給了我這樣一個機會,和優秀的中國電影人見麵。”本屆電影節“金爵獎”評委會主席、《雨人》導演巴裏·萊文森讚譽:“這是一屆如此多元的電影節。”

  上海市副市長、上海國際電影節組委會主席屠光紹表示,借助世博成果轉化效應和中國電影文化的快速發展,上海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努力把上海國際電影節打造成為亞洲乃至全球的著名文化節慶品牌,為促進中國電影文化繁榮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