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減肥原理 減肥不反彈

編輯:東方女性2014-12-15 23:11減肥方法
字體:
瀏覽:149次

中醫減肥

  困擾當代女性的有兩個世界性的難題,一個是明天穿什麼,另一個就是減肥。作為一個中醫研究者,有關“明天穿什麼”的問題實在是無力解答,但對於減肥,從中醫學理中確實能淺談一二。

  一、肥胖在中醫學理中產生的原因

  肥胖,坊間隻是看兩樣東西,一是脂肪,二是水濕。當中如果脂肪超多,則是「脂肪型肥胖」,如果主要是水濕超多,則是「水腫型肥胖」,如果是脂肪和水濕都超多,則是「混合型肥胖」。其實脂肪和水份,都是身體裏重要的東西,又不能缺少,又不能太多。

  但這個世界並不公平,因為有一些朋友,任他們怎樣吃胖不起來;而另一些朋友卻連喝水也會發胖。由此可知,肥胖除了和飲食習慣有關以外,也和我們身體的一種能力有關,這種能力叫「新陳代謝」。

  新陳代謝有燃燒過多脂肪和蒸發過多水濕的功能,因此,新陳代謝能力正常時,脂肪和水濕就能維持恰當的比例,不會超多也不會過少,但當新陳代謝能力虛弱時,無法燃燒掉過多出來的脂肪和蒸發多出來的水濕,身體裏脂肪越來越多,水濕也越來越多,人便會胖起來。

  但在實際的中醫治療過程裏,還有其他的觀點存在,中醫對造成肥胖症的原因及其形成過程有十分完整的理論,大概有以下五個方麵:

  1.飲食因素

  《黃帝內經》雲:「肥貴人,則膏粱之疾也」。中醫學認為肥胖多是嗜食膏粱厚味(即肥膩飲食)或飲食超量,營養供過於求所造成。長時間下會損傷脾胃,脾失健運,水穀不化,蓄積體內而轉化為膏脂(即脂肪)。

  2.年齡因素

  《內經》雲:「年四十,而陰氣自半也,起居衰矣。」這是指隨年齡漸長身體機能普遍下降,髒腑功能失調,脾虛失運,肝鬱氣滯,腎虛氣化失職,內傷久病,痰濁內生,或外受濕邪,使痰濕蓄積體內而肥胖。

  3.情誌因素

  七情為中醫之主要內在病因。情誌失調容易損傷髒腑,如怒傷肝,肝失疏泄,影響脾胃氣機,脾失運化;憂思傷脾,脾難以運化水濕及水穀精微,最後皆使痰濕蓄積體內而肥。

  4.勞逸因素

  中醫認為「久臥傷氣」(氣虛)及「久坐傷肉」。脾主肌肉,脾虛氣虛,都使氣機不暢,運化失職,精微聚為膏脂而肥胖。故因工作或環境關係久坐、久臥而缺少勞動或嗜臥少動,均使體能消耗明顯減少,營養過剩使脂肪充於肌膚而致胖。

  5.先天因素

  《內經》雲:「餘聞人之生也,有剛有柔,有弱有強,有短有長,有陰有陽。」這種先天稟賦引致的肥胖是有家族遺傳性的,就是中醫常說的先天體質。

  二、肥胖症的中醫分型及治療原則

  中醫學理對肥胖病症的預防

  對於有肥胖趨勢人仕,中醫有一套特殊的預防理論。這類人的生理代謝比較緩慢,所謂虛證體質。通常他們食量不大,但由於消耗排泄緩慢,才會發展為肥胖。健脾補腎可以改善這類人的體質,加速整體熱能消耗代謝過程。

  健脾:健脾食品幫助氣行,氣順則全身水液亦隨之暢流。改善脾髒功能後,水濕不易積聚,更不會化生痰濁。此類食物有伏苓、山藥、蘋果、米飯焦、兔肉、扁豆、鯽魚等。

  補腎:中醫認為腎髒是人體最重要的部分,被稱為"先天之本"。腎陰與腎陽代表身體營養物質與生理功能之總和,特別是腎陽對推動整體生理代謝活動起關鍵作用。輔助腎陽食物有車厘子、羊肉、鱔魚、韭菜、核桃、開心果。肥胖症主要是人體正氣虛衰,以脾胃失調、陽氣虛損為本,涉及肝腎功能失調,

  在此基礎上產生痰濁、水濕、氣滯血瘀情況的一個本虛標實的綜合症。中醫師會透過望聞問切四診收集病者情況,辨別病人屬於中醫何種證型,從而作出相應的治療方案,稱為「辨證論治」。以下是肥胖症常見的中醫證型:

  1.脾虛痰濕型

  飲食量少,脘腹脹滿,胸悶氣短乏力,肢倦身重,大便時塘時瀉。

  治法﹕健脾化痰除濕

  2.氣滯血瘀型

  煩躁易怒,脅肋脹痛,唇甲青紫,女性月經不調,大便偏幹。

  治法﹕疏肝行氣,健脾活血

  3.脾腎陽虛型

  顏麵虛浮白皙,腰膝酸軟,頭昏眼花,腹脹便塘,小便清長,畏寒肢冷

  治法﹕溫腎壯陽,健脾益氣

  針灸療法在減肥治療中的運用

  針灸減肥治療是采用經絡辨証論治的原則,適用於單純的肥胖,對器質性或繼發性肥胖者效果差。治療期間最好配合食飲調控與運動。常用的穴位組合如下:

  1)肝陽上亢:主要表現急燥、眩暈、頭痛、舌紅、脈弦。

  選穴:俠溪、行間、曲池等。

  2)脾虛濕困:主要表現胃腹部脹悶、四肢困重、排尿不適、尿量少、舌苔膩、脈博澀。

  選穴:中脘、水道、脾俞等。

  3)胃中蘊熱:主要表現食量大、容易飢餓、口渴、頻頻飲水、舌苔微黃、脈博數滑。

  選穴:內庭、曲池、上巨虛等。

  4)腸燥便結:主要表現便秘、大便幹燥、胃腹部脹滿、舌苔黃膩、脈博弦緊。

  選穴:曲池、天樞、支溝等。

  5)肺脾氣虛:主要表現胃腹部脹滿,頭暈乏力,四肢浮腫,尿量少,舌色淡,脈博澀。

  選穴:肺俞、脾俞、太白等。

  6)脾腎陽虛:主要表現腰酸腿軟、陽痿,白帶清稀,四肢軀體浮腫,乏力,舌色淡,脈博細。

  選穴:脾俞、腎俞、太白等

  減肥治療方法,都是綜合了個體需要而製定的。當中包括有辨証施治、單方、驗方、氣功、針灸、耳針、藥膳,以及生活輔導等等。針灸療法的作用和方式已在上文中向各位展示,而後續的有關中醫減肥方式的介紹,會重點將多年以來總結出的膳食療法向各位進行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