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生階段的寶寶軟萌可愛,但對於新手媽媽來說,如何科學地照顧眼前的小家夥,確實是一項艱巨的任務。正所謂“育兒無小事”,新手媽媽們應該提前了解育兒常識,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科學應對,同時也可以避免被關於育兒的“謠言”或其他人的“經驗”。“具有誤導性。
前段時間,鄰居婷姐生下了一個6斤重的女嬰。由於分娩順利,婷姐在住院3天後帶女兒回家休養。回到家的第二天,婷姐突然發現女兒的小臉已經悄悄的變黃了,讓她很是擔心。
幫她坐月子的婆婆看到小孫女,說:“這孩子有黃疸!”第一次生完寶寶的婷姐,不明白黃疸是怎麼回事,心開始也跟著揪了起來。
婆婆有些不悅地抱怨道:“我剛才叫你懷孕的時候多吃鵝蛋,幫助胎兒排毒,你卻不聽,這一次孩子黃疸是因為你吃了少點鵝蛋!”蘭姐聽了婆婆的話,很是自責,一時間不知道該怎麼辦了。
新手媽媽容易被哪些育兒誤區誤導?
誤區一:嬰兒枕頭
有些媽媽在給剛出生的寶寶準備衣服的時候會專門準備小枕頭,老人也有“睡頭形”的說法。
但事實上,新生嬰兒尚未形成與成人相同的脊柱側彎。這個時候,沒有枕頭,他們是最舒服的。一般在寶寶3、4個月大的時候試試頭枕巾,一歲以後睡枕頭比較合適。
誤區二:哭不抱
有不少媽媽對“哭泣免疫法”推崇備至,認為在寶寶哭鬧時及時擁抱會讓她們產生依賴心理,從而增加護理負擔。但事實上,對於剛出生的嬰兒來說,他們對安全的渴望是非常強烈的。
及時的反應和反饋可以滿足寶寶的心理需求。同時,研究表明,父母的及時反應有助於寶寶自尊和自信心的建立。
此外,新生嬰兒的哭鬧很可能是身體不適引起的。在擁抱之前,更重要的是確定他們是否餓了和小便。
誤區三:打底褲
新生寶寶的腿是O型腿,所以很多老人都會建議新手媽媽給寶寶穿打底褲。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非常錯誤的。打底褲不僅會讓寶寶感到不舒服,還會影響腿部的發育。
而且其實新生兒的“O型腿”是很正常的,隨著成長的進行,寶寶的腿型會分階段發生變化。
家裏有新生嬰兒,新手媽媽要特別注意這些方麵
在新生兒階段,新手媽媽一定要多了解日常護理和喂養知識,以免被錯誤的育兒觀念誤導。
第一:喂食
寶寶出生後,很多媽媽擔心自己的母乳不夠,在產後短時間內沒有母乳分泌的情況下,就搶著喝奶粉。其實產後3-7天分泌母乳是很正常的。在此期間,媽媽不必過早嚐試配方奶喂養,及時讓寶寶吸吮乳房會更有幫助。
而且,新生兒期寶寶對母乳的需求量較少,媽媽一味催奶,反而容易引起乳房發炎,比如飲食過於油膩。
第二:護膚
寶寶的皮膚很細膩。媽媽在給寶寶做日常清潔時,要選擇使用寶寶專用的沐浴用品,把握好使用頻率,避免過度清潔導致皮膚敏感。
另外,寶寶臀部的皮膚更容易接觸到排泄物,所以媽媽在清潔時要多注意,用水清洗後塗上一層臀部霜比較合適。
第三:睡覺
剛出生的寶寶每天需要睡20個小時左右,所以媽媽們不要覺得寶寶睡得太多,容易被打擾。此外,還需要為寶寶創造一個舒適的睡眠環境。對於容易哭鬧的高需求寶寶來說,繈褓法會給他們足夠的安全感,有助於穩定敏感情緒。
可以說,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是新手爸媽成長最快的一年。希望新父母能盡到育兒的責任,不要浪費寶貴的時間陪伴他們。
結論:
新生兒護理難,媽媽們難免會因為經驗不足而陷入糾結和誤會。所以家人對新手媽媽也要給予適當的支持和幫助,尤其是新手爸爸要主動分擔育兒負擔,與媽媽們一起實現科學育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