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小時候我們家裏兄弟姐妹多。媽媽煮一盤紅燒肉或者是煮一鍋麵條,大家都是圍在桌邊。眼巴巴的等著媽媽來給我們一碗一碗的分,個個砸吧著嘴吃得津津有味。

  可看看現在的孩子。兒童餐單獨配置,可孩子還是挑食。七八歲了,還在喂飯,一餐飯下來沒有一個小時收不了場。盡管大人如此用心,可小孩兒們卻還是不買賬,一天到晚挑食,這也不吃,那也不吃。

w.jpg

  記得在幼兒園的時候,有一位家長對老師說:“老師,我的孩子不吃菜,他隻吃白飯,你不要把菜夾到他碗裏,這樣他會不吃的。”說這話的時候,孩子也很認真的看著他的家長。到了吃飯時間,當老師把菜放在小孩碗裏,試圖說服他吃一些的時候,他就在旁邊捂著他的碗,跟老師說:“老師我不吃菜我不吃菜,我就吃飯,我在家裏一直都不吃菜的!”

r.jpeg

  也有一些家長,當得知孩子不願意吃某些食物的時候,飯桌上再也沒有了類似的食物。他們覺得反正孩子不吃也浪費了,還不如不做。幼小的孩子味蕾沒有發育完全,在探索食物的過程中會間接限的某一時間偏愛某些食物,某一時間不喜歡吃一些食品。如果大人打著愛的標簽一直在旁邊,刻意的強調他不喜歡某種食物,孩子久而久之就也會受大人的影響,覺得自己就是不喜歡吃這類食物。所以慢慢的他沒有了選擇人為的被插上了挑食的標簽。

f.jpeg

  餐桌應該是一個共享天倫之樂的地方,也是大人和孩子培養感情,學禮儀教養的溫床。所以當孩子大一些的時候,可以和大人同桌吃飯,因為孩子的好奇心,總會覺得為什麼大人和我吃的不一樣,大人的東西肯定更好吃。和大人同桌吃飯,讓孩子覺得大家都是平等的。還有盡量讓孩子自己吃飯。培養儀式感,讓孩子和勺子筷子的轉換中體會吃飯的快樂。一起吃飯是一件有溫度的事情,當他以後長大了,回憶起來媽媽味道的時候總有那麼一個瞬間讓他感覺溫暖,嘴角上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