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的教育問題上,我秉承一個原則,是“該怎樣就怎樣”。比如,吃飯要在餐凳上,就不可以在沙發、玩具房,或寶寶在屋裏閑逛的時候。

家長教會寶寶這個“原則”,寶寶就會很好帶也聽話.jpg

  為什麼要有這樣一個原則?我覺得孩子很多錯誤的習慣或壞脾氣都是由於家人、照顧人員不能“該怎樣就怎樣”,一味地遷就孩子造成的。還是拿吃飯這件事舉例子,在餐凳上他不吃、哭鬧。在沙發上看電視或在玩具房裏玩玩具,有這些可以分散他注意力的東西時,再喂飯就吃了。家長為了讓孩子吃飯,就在這些地方喂餐。時間長了,孩子就養成了吃飯可以不必坐餐凳;有人喂;吃飯時可以幹別的的習慣。並且他也會覺得“我可以不服從父母的指令,我的作鬧,抵抗勝利了!我想怎樣就能怎樣,下次我還可以用這種方法頑強抵抗。”

  這裏我想補充說明的是,我不主張給孩子下達指令,讓他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但是有關於教養或有助於他成長的,我不會任由他的性子來。

  再舉個典型的例子,訓練孩子在小床上自主入睡這件事,我想每個寶爸寶媽都經曆過。“該怎樣就怎樣”就是他要在小床上自主入睡,可是很多家長舍不得孩子哭,就去拍、去哄,甚至一歲多,孩子很沉了,還要抱起來。這都違背了這一原則,讓孩子沒了底線,不斷地考驗父母的承受極限。

家長教會寶寶這個“原則”,寶寶就會很好帶也聽話.jpg

  我在訓練兒子在小床上自主入睡的時候,就舍不得他哭,尤其看到他張開雙手,哭著喊著叫媽媽,我更是心軟。於是就留在他床邊,給他唱歌,拍他胸脯。那時候我還懷著二寶,無論是哈腰拍床裏的他,還是坐在凳子上,伸著胳膊拍,自己的身體都是很辛苦的。可是為了不讓他哭著入睡,我什麼都可以做。就這樣,要拍很久,不唱了不拍了,或是看他睡了剛要離開,他都會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