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獨生子女,除了父母還有四位老人照顧,可以說是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想要給孩子更多的保護也是情有可原,但是也有不少孩子被這種過度保護“寵壞了”。孩子沒有辦法體驗到真實的環境,這對於他們來說是不公平的,失去了腳踏實地的機會,也就失去了夢想的機會。
最常見的保護方式就是為孩子搬開前麵路上所有的絆腳石,為了讓孩子不跌倒將路麵清空。這種方法或許在孩子上學之前還管用,但是孩子在班級的時候呢,長大後出社會呢,父母的手是伸不到那麼長的。同時一直沒有碰到過石頭的孩子在第一次就麵對大困難的時候,就很容易退縮。
孩子需要從每一次小問題之中找到自己的問題,然後才能去修正它。十歲的鄧亞萍進省隊落選了,她便從這一次的失敗中迸發出力量,更加努力地練習乒乓球,永不服輸的信念才有了後來的成績。生活中的每一次不完美,都會成為孩子向上的動力。阻礙她的石頭,最終都是孩子成功的墊腳石。
很多時候父母會因為寵愛、心軟和孩子拖鞋,和孩子的爺爺奶奶妥協。甚至已經習慣了跟在孩子後麵幫他們做事,忘記了孩子也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的成長就像小樹一樣需要空間。
父母並不需要刻意給孩子製造困難,隻要從小讓孩子學會做自己的事情就是一種鍛煉。比如讓兩歲的孩子自己吃飯,讓上幼兒園的寶寶自己收拾書包都是一種挫折教育。還要抵擋住爺爺奶奶的幫助,對於父母來說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但是隻要讓孩子體驗實踐,才是身為父母給孩子最大的生活禮物。
本文《對孩子的過度保護,其實也是錯誤的教育方式》為東方女性網m.vgf-online.com原創寫作,禁止任何網站進行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