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腸炎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往往是在吃錯東西的時候引起,輕度僅有腹部不適,嚴重時容易引起腸阻塞,所以應該引起大家的注意。其實,腸炎可以分為細菌性腸炎、病毒性腸炎、寄生蟲性腸炎和真菌性腸炎。每一種類別的症狀都不一樣,下麵一起看看腸炎的症狀表現及治療方法。

  腸炎常分為以下幾種:
  ①細菌性腸炎。發病機理較為複雜,致病菌借菌毛粘附於腸粘膜上皮細胞,使細菌能在腸壁生長繁殖,成為致病的先決條件。細菌性腸炎的病原菌可分產腸毒素性和侵襲性兩大類。不同病原菌引起的腸炎,有不同的發病機理和臨床表現。

  1)腸毒素性細菌性腸炎。如霍亂,發病機理是致病菌粘附而不侵入腸粘膜,在細菌生長繁殖過程中分泌腸毒素,和小腸粘膜的上皮細胞膜受體結合,激活細胞膜上的腺苷酸環化酶,在該酶的催化下,使細胞內的三磷酸腺苷(ATP)轉化成環磷酸腺苷(cAMP)。當細胞內cAMP的水平升高時,通過一係列的酶反應,使小腸粘膜大量分泌水和電解質,瀦留在腸腔內引起水瀉,稱為“分泌性腹瀉”。此類病人除小腸粘膜上皮細胞有分泌亢進外,腸道的病理改變往往沒有或者很輕。病原體主要感染小腸,因此基本臨床表現是腹瀉次數較多,為大量水樣便,無膿血,一般無腹痛,無裏急後重感,常伴有嘔吐,容易發生脫水、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全身中毒症狀較輕。大便鏡檢常無紅、白細胞或極少。

  2)侵襲性細菌性腸炎。如細菌性痢疾,致病菌粘附並侵入腸粘膜和粘膜下層,引起明顯的炎症。不同的病原菌侵犯腸的部位不同,有的侵犯小腸為主,有的侵犯結腸為主,有的引起小腸和結腸炎症。此類腸炎的基本臨床表現是:全身毒血症明顯,有高熱,重症病人可發生感染性休克。大便可呈粘液膿血便,便量少,便次多。腹痛明顯,呈陣發性絞痛。若病變侵及下部結腸特別是直腸,可出現裏急後重感。乙狀結腸鏡檢查,可見彌漫性炎症及潰瘍。若僅侵襲小腸或上部結腸,則大便含水量較多,不伴裏急後重。大便鏡檢有多數白細胞,尤其是下部結腸炎時更為明顯。

  ②病毒性胃腸炎。見病毒性胃腸炎。

  ③寄生蟲性腸炎。由原蟲和血吸蟲引起較為多見。原蟲性腸炎中以阿米巴痢疾較多。雅爾氏蟲和滴蟲均可引起腸炎。血吸蟲病在流行地區較為常見,可以表現急性和慢性腹瀉、稀便或粘液膿血便。

  ④真菌性腸炎。見腸道菌群失調。

  腸炎的症狀有哪些?腸炎的總體症狀表現在:
  1、腹痛:輕度病人無腹痛,僅有腹部不適等。一般有輕度至中度腹痛。

  2、大量便血:短時間內大量腸出血,伴有脈搏加快,血壓、血色素低,這就需要輸血治療。

  3、腸狹窄:結腸炎的早期症狀有時會出現臨床上無表現的現象,嚴重時容易引起腸阻塞,在本病出現腸狹窄時,要及時警惕腫瘤。

  4、腸穿孔:皮質激素的應用被認為是腸穿孔的一個及其危險的因素。

  5、中毒性擴張:這是本病的一個嚴重的病發症,容易發生在全結腸炎的人身上,死亡率較高,易並發腸穿孔。

  6、腹瀉:因炎症刺激所造成的,程度輕重也不一樣,腹瀉為本病最主要的症狀。輕者每天3—4次,呈軟便或糊狀便,可混有粘液和膿血;重者數十次或腹瀉與便秘均有出現。

  7、便秘:大便秘結4—5日排便一次,糞便如羊屎樣,甚至不能暢通。

  8、其他症狀:腹脹、消瘦、乏力、腸鳴、失眠、多夢、怕冷,嚴重者伴有發熱、心跳加速、以及衰弱、貧血、失水等表現。

  腸胃炎治療
  1、抗生素:細菌性腸炎可用抗生素治療。因細菌之抗藥性逐漸改變,用藥時需由醫師指導,依醫師處方服用。有的病人症狀剛剛變好就停藥,結果因用藥不夠,而發生慢性大腸炎,日久不愈,影響之營養及健康。假膜性腸炎治療措施

  2、靜脈點滴:下痢最危險為脫水,小兒比成人更容易脫水,厲害者可以脫水體重l/10以上,脫水死亡率可達30%。補充水分則可將死亡率減低到5%以下,所以下痢的最好治療方法為點滴。在病重時腸管腫脹。

  不吸收水份,喝一次水瀉一次,在這種情形病童一定要點滴治療,補充食鹽水及葡萄糖;酸血症厲害時補充鹼液,缺乏鉀時補充鉀分。點滴除補充營養水分電解質水外,尚有止瀉作用。當一切止瀉藥劑無效時,點滴更是最好的止瀉療法。

  3、飲食:下痢嚴重時暫禁喂食,讓胃腸休息。病情減輕後可先用米湯或衝淡脫脂奶飲食再慢慢正常飲食,而後逐漸增加濃度。禁食不要太久,以免變為不良營養症。

  此外尚要注意維他命之補充。某些病人以及患過敏性下痢者需要特別飲食治療時,須請醫師指導。所以嚴重者不可自己亂吃藥,一定要請醫師診治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