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讀小學六年級了,應該是大家眼中的乖孩子和好學生。那個周末,孩子寫讀書筆記花了好長時間但效率很低。那天上午,我沒管理好自己的情緒,朝孩子發火了,把那個本子也朝桌上摔了一下。那天下午,我們出門辦事,留她一個人在家做作業。當我回來時,我說想看看作業完成情況,就這個時候那個本子不翼而飛了。我們三個人找遍了各個角落,還是沒有結果。
等孩子入睡後,我在書房和老公開始分析這件事情。
我先開始自我反思:
反思一:父母的不斷催促
孩子各科成績在班級前列但不算拔尖,喜歡畫畫。因從小偏食未得到均衡調理,個子偏矮坐在第一排。每次班委競選時,看得出她想參加但缺乏勇氣,她怕同學們嘲笑,不服她管理。所以,她在她力所能及的領域比較專注,比如國畫。孩子動作較慢,會有磨蹭,在這一點上被我們催促了好幾年。現在才明白,你一味對孩子說“你快點,快點吃飯,快點寫字”是無益的,這些負向的標簽對孩子的壞習慣會起到強化作用,反而讓孩子真覺得自己就是個“蝸牛速度”,慢慢就習以為常定型了。所以,小學前幾年,在做事磨蹭上我們沒少發過脾氣。所以,在我們眼裏,對她其實是不夠認可,她一定感受得到。
反思二:高要求對她造成的壓力
我是追求完美的獅子。以前座右銘是“做最好的自己”,哪怕我現在改為“做喜歡的自己”,但是能做成自己喜歡的,一定是最好的自己。所以,在人生這條路上我注定要不斷折騰。我盡量做到不拿她和別人家的孩子做比較,盡量多鼓勵她;我以為自己對她要求不高,她不需要有很大壓力。但其實不然,我所謂的要求不高,其實是建立在她自己已經有足夠的想變得優秀的意識之上。換言之,如果孩子成績很糟糕,我還能淡定地說對她要求不高嗎?在她眼裏,媽媽很優秀,所以孩子也想變得優秀,得到父母的認可,特別是我的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