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帶著懷疑,猶豫悲觀的情緒麵對自己的處境,總是在焦慮未來的不確定性;孩子也會用同樣的方式來應對自己的生活,他們看到父母的情緒和愁眉苦臉的麵對困難,父母在壓力下各種情緒的表現都會傳遞給孩子,當他們遇到困難時看到的不是方法而是困難和焦慮。焦慮下的孩子會產生受害者的心態。覺得自己沒有被關注和愛。

  如果父母總是沉浸在以往的失落中,孩子也會經常在不滿足的狀態,體驗不到富足幹,看不到世界的美好,而經常覺得別人總是別有居心。

b.jpg

  我們恐懼當下的根源是什麼呢?我們害怕孤獨,害怕停下來,用各種工作計劃把自己填滿。這種恐懼的根源是對死亡的恐懼,用行動和語言來強化自己是活著的。我們太多焦慮,太多迷惑,特別缺乏安全感。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沒有和內在的自我鏈接起來。我們才會不斷的糾結,內鬥,陷入對權利的瘋狂追求中。

  意識到我們和孩子焦慮的症結是內在心靈的不平和,所以就不會再要求孩子去追求外在的滿足,而是引導他們激發自己的想象力。

  覺醒的父母,應該保護耐心,不強迫孩子參加各種活動,不急於給他們灌輸各種知識。童年是播種的季節,而不是收獲的時刻。覺醒的生活意味著關注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

j.jpg

  身為父母,隻有當我們學會了守住本真,不去計較做了多少事,學會傾聽自己的心聲而不受外在因素的幹擾,才能讓孩子從焦慮和變故的環境中擺脫出來。當我們擺脫了自負的忙碌,關注內在的感覺,我們的世界觀也會隨之改變,不在計較各種欲求,而專注於過程和當下,不再感覺內心匱乏,而是體驗內心富足,不再糾結,而是從容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