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有沒有人考據過“裸婚”這個詞彙的由來,我揣摩了一番,它的出現似乎和房價的瘋漲同步,當很多準備結婚的年輕人突然發現自己買不起婚房的時候,裸婚這個詞悄然出現了。也就是說,很多裸婚族並非自願,而是出於被動——因為買不起房子、買不起車子、舉辦不了豪華的婚禮,隻能夠選擇一無所有地走進婚姻。

從理性的角度來說:這本該是一個裸婚的時代,你認為有多少適婚的30歲左右的年輕人可以一下子擲出幾十萬、乃至幾百萬去買房買車、舉辦一場熱鬧的婚禮呢?但從現實的角度來看,裸婚卻是不被接受的、特立獨行的。因為在許多國人的心目中,婚姻意味著組建家庭,而家庭的依托正是房子,如果連房子都沒有,家在什麼地方?何況在房價尚且合理的幾年前,大家都是結婚的時候買房,憑什麼才過了幾年,就讓後來者什麼都趕不上撈不著呢?這其間的差別也未免太讓人傷不起......

正因為如此,所以現實生活中女孩子的父母們往往堅決反對裸婚,他們接受不了自己的寶貝閨女結婚了反而生活品質降了一個檔次,甚至連個自己的家都沒有。

某媒體曾經做過一個調查,有多少人讚成裸婚。結果顯示,讚成裸婚的男性高達80%,而女性隻有30%。一個小夥子在接受采訪時道出了廣大男青年的心聲:“對於一名年輕男性,現在的生活壓力的確太大,如果靠自己的能力,要我有房有車才能結婚的話,那我可能大半輩子都要打光棍了。”而女青年的代表言論是:“"半裸"我可以接受,"全裸"或許不行。房子就好比是我們的衣服褲子,車子好比是鞋子,婚禮和鑽戒就是帽子和圍巾。後三者可以沒有,衣不蔽體總不行吧?”

你看,男人和女人的觀點差別如此巨大,隻怕足以說明,這不是一個裸婚的時代。也正因為雙方常常談不攏,所以很多都市女性被剩下了,她們在等待、尋覓、爭奪那些為數不多的有房有車有存款有人品的單身男性的愛情戰役中敗下陣來,卻堅守自己不能“全裸”的底線;很多都市男性也被剩下了,他們沒房沒車沒存款(有沒有人品不好一概而論),很難找到願意和他們裸婚的新娘。

再來說說那些奔愛而去,勇敢邁進裸婚的小夫妻們吧。當我看過許多情侶因為物質條件不達標而選擇分手,甚至物質條件很達標,卻為了婚房應該如何署名的問題不歡而散的案例之後,我特別想祝福那些願意為了愛情而堅定地選擇裸婚的愛人們;也特別想請他們珍惜身邊那個願意和自己裸婚的伴侶,珍惜他們的婚姻。相比那些物質生活豐盈的新婚夫婦,他們除了要經曆婚姻最初的磨合,可能還要經曆一些其他的考驗,比如對比身邊別的小夫妻有真正屬於自己的家、可以瀟灑地以車代步、不用那麼省吃儉用攢錢買房還月供、時不時可以出國旅遊一趟的時候,他們心裏也許會有一些對自己婚姻的動搖、一些對伴侶的埋怨。我真心希望他們能夠調整好這些偶爾騷擾他們的小情緒,幸福地生活在一起。隻要彼此有愛,願意為了美好的生活一起向前奔,那麼當初最艱難的選擇都已經做出了,還有什麼理由不好好過下去,不相信彼此的未來呢?

這不是一個裸婚的時代,但那些有勇氣為愛選擇裸婚的人們,相比那些寧願剩著也不願因為少了房子、車子放手去愛的人,以及那些一定要坐在寶馬車裏哭,而不願意坐在自行車後麵笑的人,未必是不明智的。不管怎麼說,我都祝願裸婚的你們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