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現在讓你回想一位自己所認識的人,並且用幾個核心的詞描述她/他身上最為顯著的特點,你會選誰?你又會用哪些詞來描述他們呢?你覺得這是你對他們的全麵的認識還是僅僅隻是為了達到你想要的“認識”狀態所做出的並不全麵甚至不合理的總結呢?

  給他人貼標簽是我們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個現象,標簽的類型也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地域,麵相、星座、穿衣打扮等等,很多人總是傾向於就某個人身上的一兩個特征比如星座和地域總結概括對這個人的整體性認知,由個體在特殊環境之下的個別行為推導出他們的全部人格和行為模式。

  但是就個體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以及持續不斷的流動性來說,一個人在特定環境下的某一表現僅僅反映了他們個性中的一個層麵,而且在時間和經曆和累積過程中,個體的內在特性也是在不斷變化、流動的,很多25歲的女性和當年那個十五歲的小姑娘相比可能已經完完全全是兩個不同的人了。

  對個體快速、過度概括的認知並不僅僅因為我們在判斷他人時候的不謹慎和片麵,它也是我們大腦中的一些思維陷阱。我們的大腦也是非常懂得偷懶的,而且這種偷懶通常表現在對信息的收集和處理上。所以當我們對某個人或者某個事物做出判斷的時候,我們總是傾向於用最小的努力所獲得的部分信息做出我們認為最為準確和完整的認知判斷。

  這就像我們隻買了一樣食材卻想用這一樣食材做出一頓豐盛美味的晚餐一樣。我們在判斷他人的時候所輸入的信息往往也是單一的,有著我們個人的偏好,但輸出的結果往往則於輸入的信息完全不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