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女性網m.vgf-online.com相聲

  相聲人才少 教育再成軟肋

  當然也有創業成功者。在北京除德雲社之外,人氣同樣不可小覷的一家相聲團體叫“嘻哈包袱鋪”,此鋪兩位老板高曉攀和賈旭明就是中戲相聲班的畢業生,事業做得有聲有色。上海的“海上相聲大會”合夥人王高飛就是北方曲藝學校相聲班的畢業生,他去年經一位名師提攜現在也發展得不錯。另外在相聲市場上,還有一批“草根”來分一杯羹。比如上海最富人氣的私營相聲團體“相聲會館”,老板鄧濤原先就是一個廣告人。

  但據筆者觀察,新人之中能成為相聲人才者依然十分寥寥。這些小團體除了少數幾個已做大的之外,有很多還掙紮在生死線上,為了活下去,他們什麼都說,隻要聽客敢聽,他們就敢說。如此,創作的段子就難免流於粗糙,有時還弄出些“三俗”(庸俗、低俗、媚俗)的問題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盡管新人供大於求,但相聲界依然後繼乏人。

  於是有人開始質問相聲教育的問題。中國曲藝家協會黨組書記薑昆幾天前在上海說,所謂相聲人才就是“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可從現在的學院派教育來看,可謂創新有餘,繼承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