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竟然借鑒完了,還四處去說我抄襲他。你貪婪到瘋了嗎?”“某人對外說我抄襲他,因為他前兩天公布要做軍校題材,所以我一夜之間寫出東西,搶先公布......對不起,我還真沒這個能力和才華兩三夜就寫出那個人物小傳,這是編劇老師們幾個月的努力!”“謝謝大家允許我被鬱悶到極點後發作了一次。如果某人再在外麵說我“借鑒”、“抄襲”你,誹謗攻擊我,咱們就法庭見。從我第一部作品開始,把所有作品裏麵被借鑒和抄襲的都攤開來,咱們讓律師好好辯論一下,我是多麼喜歡抄襲你!”

“我是多麼喜歡抄襲你!”看完兩位名編劇的隔空對掐,我大約就隻記得桐華這句極具反諷和喜感的話兒了。不是當事人,不知個中曲折,心裏也因此不會下孰對孰錯的判斷。就本人感覺而言,影視題材撞車甚至紮堆,那已經是無可避免的了,比如流行穿越時,一股腦兒都是穿越,而且恰巧都是現代女人穿越到古代宮廷,上演一段轟轟烈烈、舍生忘死的情愛故事,但怎麼看,趣味性都不如帥哥古天樂演的穿越題材劇集《尋秦記》。

又比如那會《亮劍》、《潛伏》紅火之後,相關劇集紮堆湧來。所以,題材撞車之下,比的就是誰質量更精良故事更動人。觀眾眼睛也不是瞎的,隻要不是人物線索、角色設置以及故事橋段一模一樣的,不到瓊瑤的《梅花烙》和於正的《宮鎖連城》那地步,誰也不會說誰抄襲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