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陳光標的繼續“高調”行善,當天的另一則焦點報道是:1月份剛過去12天,南京已遭遇連續8個汙染天,被稱為“史上最髒”。且從1月9日以來,中國中東部一直被霧霾籠罩,北京、石家莊等城市被薄霧籠罩。京津冀、東北三省、中部陝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以及東部沿海部分城市,出現了一條深褐色的“汙染帶”。(1月13日《現代快報》)更有一種說法稱,這一次的汙染可以說是持續時間長、波及範圍大,小半個中國的空氣質量都“髒”得要命。《新聞聯播》就霧霾問題連說了8分鍾,讓市民“宅在家少出門”。

陳光標美國高調發錢被狠批

  一邊是空氣質量和環境治理的現狀著實令人堪憂,一邊卻還對陳光標倡導發起“多騎車少開車,綠色出行從我做起”這樣的慈善活動“高不高調”,依然爭論不休。倒不是說“高調”行善也像“老虎屁股”——置喙議論不得;而是講,在當前眼下嚴峻的空氣環境質量語境下,倘若沒有很好解決掉請市民“宅在家少出門”的大問題,過於吹毛求疵地爭執“崇尚綠色出行”的善舉該不該“高調”上演,是不是顯得有些輕重莫辨、主次不分了呢?

陳光標美國高調發錢被狠批

  說到空氣質量和環境汙染,盡管社會公眾的環保意識有待於進一步提高,但也不必諱言,真正需要“正視”和“重視”的,則往往還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執政思維與決策。雖然,解決私家車大踏步地“飛入尋常百姓家”,以及由此帶來的巨大“環保壓力”,並不是一件輕鬆容易的事情。但也應該看到,在許多地方和城市,能做到像陳光標這樣,不遺餘力地用實際行動來推崇“多騎車少開車”低碳理念和決策的,著實未見其多。反過來,在有些個一線城市,甚至還通過立法形式,把“自行車載物要罰款”都當作了減緩和治理交通擁堵的“藥方”。

  治汙不力,就少說陳光標“高調”行善。即便以“崇尚綠色出行”的“高調”行善而言,假如一個城市、一個區域的“公共自行車免費係統”,做得還隻是蜻蜓點水、不成氣候,那在日益嚴峻的空氣汙染形勢麵前,就更需要包容行善者一點一滴的綠色倡導,哪怕是“高調”作秀。畢竟,比起“溫水煮青蛙”的環境惡化潛憂來,崇綠低碳的善行善舉,又有多少“害處”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