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是我的精神家園
我喜歡成都人的淡泊,不急不躁,和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安逸的狀態
沒想到有這麼大一個場子,人來了這麼多,我原來以為是小範圍的一圈沙發,大家聊聊天,有幾個記者把我們聊的給發出去就行。感謝大家,太給我麵子了。大家知道我是從成都走出去的人,每次回成都的時候,人家說你這次去哪兒,我說回成都。年輕的時候漂泊,一直到17歲的時候來到了成都,用了20年娶妻生子,離異,再娶一個四川成都的媳婦。然後離開了成都,去了北京,在北京生活了23年。為什麼都走了23年了,還說回成都呢?其實這是一個感情問題,不僅僅是因為我現在的夫人鄧婕是成都人,是因為我認為我最好的時代和最好的青春是在成都度過的。所以每次我說回成都的時候,我慢慢也就意識到,尤其是歲數大了,我意識到成都是我的精神家園。
17歲到了成都,我在成都生活了20年,我特別愛這個城市,因為我從小從天津到北京,那時候很小,後來我到了青海、陝西、河南,我父親是修鐵路的,隨著他,我最後到了貴州參加工作,17歲我從貴州因為普通話說得好被選到了毛澤東思想宣傳隊做了一個報幕員,所以我在春晚當主持人是有基礎的。
我喜歡成都什麼呢?我喜歡成都人的淡泊,不急不躁,和發自內心覺得自己安逸的狀態。我經常跟很多演員開玩笑,我說描繪你現在最舒服的狀態用什麼詞,有人說好舒服啊,太舒服了,美啊,我告訴你,不如這句話———安逸得板。安逸到什麼程度呢?你就想想,這是真實的一種狀態,沒有這種狀態,怎麼能說出這種詞來呢?
張國立:以前算著錢過日子 沒錢依然快樂,下一頁更精彩
我們常常說“盆地意識”,我也喜歡,我不喜歡爭什麼搶什麼,往往事情就是欲速則不達,你走得太快就難免忽略了很多細節,而這個細節恰恰是致命的。我喜歡成都的人文狀態,那種守好自己的一畝三分地,不好高騖遠,過好自己的日子。我以前住通錦橋那帶,對麵有一個茶樓,我們周末就到茶樓看人下圍棋,聽金錢板、琴書、揚琴,唱起來“嗒嗒嗒嗒”特別好聽,也喜歡聽川劇,那時候我說的就是一種我看到的成都人的生活狀態,沒有什麼特別有追尋,沒有什麼特別有渲染,自然自在。我當時是四川人藝的話劇演員,有小道消息說“說不定要提你當副院長”,後麵也沒有提,隻是我走的時候,領導搖頭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