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顯示,鳳凰旅遊開發10餘年來,遊客接待量從2000年的57萬人次上升到2011年的650萬人次,預計在2013年迎來新一輪遊客高速增長,年遊客將超過1300萬人次。當昔日靜謐安詳的古城被蜂擁而至的遊客攪得日益喧鬧時,基礎設施不足、遊客滿意度下降等一係列問題接連顯現。

  鳳凰古城經營方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葉文智表示,鳳凰古城已經進入了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預備清單,為了確保資源的永續利用,為了給核心保護區減壓減負,滿足快速發展的文化旅遊市場的需求,公司提出了“建新鎮保老城”的方案“煙雨鳳凰”。

  “我們並不是在複製一個古鳳凰,我們也不是重建一個新鳳凰,未來的鳳凰應該說是有三個新區的建設,一個是行政新區,一個是居民新區,一個是遊客新區。可以理解成是一個遊客新區的建設,使之成為鳳凰古城的有機組成部分。”葉文智說。

鳳凰古城辦偶遇節 豔遇偶遇分不清

  “煙雨鳳凰”:一座民族風情和文化旅遊小鎮

  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煙雨鳳凰”項目選址沱江上遊,長潭崗水庫附近,總控製用地麵積7平方公裏,核心區用地麵積3.69平方公裏,規劃淨用地麵積2.021平方公裏,總投資55億人民幣,2013年5月開建,建設周期3年。

  這一項目由鳳凰古城文化旅遊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策劃並投資,公司總經理彭耀根介紹,目前“煙雨鳳凰”還在策劃和規劃設計階段,立項還沒有最終完成,已經通過了環評、節能評估、選址和可行性研究等環節,還差土地預審這一關未通過。

  針對輿論中“複製古城”“製造贗品”等說法,葉文智說:煙雨鳳凰’是一座風情和旅遊小鎮,同時也是一座文化小鎮,我們會不斷地給它賦予文化內涵,把武陵山區的民族文化的符號和元素在這裏有序排列和組合,用最美的方式呈獻給世人。”

  記者從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鳳凰縣有關部門獲悉,“煙雨鳳凰”是一個將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起來的項目,建設主要內容包括民族文化部落、煙雨鳳凰山水實景劇場、生態休閑莊園、休閑度假山莊、福壽田及配套基礎工程設施。

鳳凰古城辦偶遇節 豔遇偶遇分不清

  “煙雨鳳凰”能否延續“鳳凰古城”文脈?

  鳳凰古城從被文物專家發現,到地方政府引進開發商進行旅遊商業開發,經曆了一個狂飆猛進的階段。一個令人扼腕歎息的事實是,最能體現鳳凰獨特風情的吊腳樓,有一部分已改建成鋼筋水泥結構的民居,隻在回龍潭附近尚留有10多棟老屋。今天走在鳳凰古城的街道上,遊客們看到的是一幅與真實的苗族人生活無關或變異了的旅遊商品交易圖,如果再不進行有效控製,將導致鳳凰文化主體的轉移和失落,而這正是古城作為文化遺產最有價值的部分。

  湖南省旅遊文化研究專家蔡海軍認為,“煙雨鳳凰”項目對於緩解鳳凰遊客人滿為患的現狀是有必要的,但要處理好新城和古城的關係,要體現出古城文化的傳承和擴展,而不是簡單地仿造和複製,因為遊客去鳳凰古城,都是追尋沈從文筆下的湘西邊城文化風情。

  蔡海軍說,現在的鳳凰古城已過於喧囂和商業化,希望“煙雨鳳凰”小鎮可以讓古城恢複寧靜。這也是文化傳承和商業價值的博弈,這其中,政府應立足於保護原生態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