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冒三丈,張嘴罵人,無益於問題的解決。讓座是一種美德,也是一道個人自選題,它不是一種法律義務,別人怎麼做與自己怎麼做是兩碼事。當然,值得注意的是,此類事件常常會出現一個沉默的螺旋。

“公交讓座”不該成為口水議題

  老年人離網絡遠,不玩微博,不掌握大眾傳媒上的話語權,他們在自媒體輿論場是失聲群體,所以一旦有這樣的事,事情還沒全貌呈現,年輕人的口水便失去理智地在網上說要伐惡。可老年人的失語,也就很難在互相理解之下,達成共識。

“公交讓座”不該成為口水議題

  其實,隻要有人的地方,美德就會有它的影子。這影子會照耀旁邊的人,並且,讓新的美德發芽,反之,失德也一樣。不過,在時下之中國,人口老齡化日趨明顯,白發老人會越來越多,如果人們還圍繞極端個案,陷在“讓與不讓”的爭議泥淖裏,那麼,隻能說明我們還沒做好迎接這種老齡化趨勢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