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電影《繡春刀》現今已在各大影院上映,雖然票房成績並不理想,但是影片的口碑確是很好的,近日有記者專門采訪了這部影片的導語路陽,一起去聽聽他對於影片是如何解讀的吧!
在順義某影視基地門口等采訪通知時,耐不住煙癮,邁過小賣部的轉角去抽煙,抬頭就撞見站在房簷下正接受電話采訪的路陽導演。一身的短T短褲裝扮,跟片場的普通工作人員無異。
進棚坐定開始聊,才發現這位已然有稀疏白發的青年導演顯然不善言辭。他不愛把工作中的遭遇、狀況轉述成戲劇化嚴重的“故事”,但談起《繡春刀》的理念、初衷,又滔滔不絕、化身成長江水。
讓人意外的是,聊到最後居然發現,這位拍出可能是2014年目前為止最好華語院線片的導演,不僅是位鍾情熱血係漫畫的宅男,且對屌絲人物逆轉命運、反抗體製的這類故事,有著深入骨髓的執著。
角色篇
刪盧劍星戲份為感情戲讓路,丁修和靳一川的故事打算拍前傳
《繡春刀》乍看是錦衣衛三兄弟的故事,但實際上,隨著劇情進展,它變成了張震飾演的沈煉一個人的獨角戲。也正因為此,王千源飾演的大哥盧劍星的角色戲份被大大壓縮,朱丹(微博)飾演的魏延甚至隻有三場戲。取而代之的是,劉詩詩飾演的周妙彤在中後段戲份大增,她和沈煉的感情線,被完整保留。
對於這樣略為分裂的設計,路陽坦言,劇本第一稿是以三兄弟為主線的群戲設置,但在拍攝進程中,逐漸改進為沈煉為主角的設計。確定了這樣的思路後,路陽沒有手軟,初剪版155分鍾的片長,被他最終剪到公映版的104分鍾。他沒有談角色傾斜的具體原因,但我們不難推想,突出卡司中最有商業價值的兩位演員的戲份,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有意思的是,《繡春刀》上映後,很多人去考證片中的錦衣衛兵器,甚至明朝官吏的俸祿製度,從另一個角度印證片子的“好”。這倒是對角色的一種殊途同歸的理解和認同——路陽說,自己還是更願意從角色入手,確立了心儀的角色後,再去設計故事、發生的年代,“考據這些東西,都是為了讓年代更真實,年代真實了,才能讓角色更豐滿、可信。”
另一個有趣的細節是,很多人看完《繡春刀》後,對周一圍飾演的丁修印象極為深刻,這,倒也十分符合路陽的預期。丁修是片中唯一一個沒被大幅刪剪戲份的配角,他和靳一川師兄弟之間若隱若揭的關係,也是一個伏筆——“我打算用他倆的故事拍前傳。”
金士傑、周一圍都是你的老搭檔了,這次再參演無可厚非。但選張震和劉詩詩,是否出於商業上的考量?
路陽:我覺得拍電影最後達成的合作是一種緣分,它可能跟你開始的選擇並不完全相同,但最後大家湊一塊兒來拍一部片子,你會發現他就是那個角色,就是那個最理想的人選。
這種電視和電影咖混雜的卡司,你如何調教演員表演?
路陽:還是根據角色來吧。寫劇本的時候,就會預想這個角色是個什麼狀態,演員確定後,還會根據演員去調整角色方向,讓兩者更為貼合,融入到一塊兒。它是貫通的,角色跟演員要有聯動,這才是好的表演。
很多人看完片最直觀的感覺是,片子的文學性要強於武俠、動作元素。就簡單來說,你願意展示、關注的,是明朝官吏的生存狀態、兵器等,而非武俠、動作本身。
路陽:其實在最開始,真正促使我去拍它的還是這些人物。別的導演我不清楚,最打動我的一定是人物,所以我們一開始是先去想到了這群人,然後再想他們應該生活在什麼時候,會有什麼樣的故事,命運走向是如何的。
就是建立在角色性格、豐滿度上去講的一個故事?
路陽:對,包括去翻很多資料、考證也好,也是為了讓那個時代更真實。時代真實了,就能給這些角色更充分的環境,讓觀眾去相信這些人物。
片子開始講的是三兄弟的故事,但到後來明顯變成了沈煉為主角的故事,這是出於什麼考慮?尤其是老大盧劍星的角色,刪剪似乎十分嚴重。
路陽:劇本第一稿的時候,其實是偏群像設計的故事,三兄弟份量都很重,但是在劇本的修改過程中,逐漸確立以沈煉這個人物為核心,變成其實是他自己的故事。盧劍星的角色,其實原來有更多的線索,但最後考慮全片統一節奏的情況下,進行了調整,刪掉了很多戲。我們粗剪第一版155分鍾,現在是104分鍾,你可想而知我們拿掉了多少內容,去保證現在這個故事的節奏。
丁修和靳一川這對師兄弟的戲份也很有意思。丁修一直在說,“不知道師傅為什麼選你這個肺癆”,“為什麼你剛才用的這招師傅沒教過我”,似乎有些伏筆?
路陽:當然有伏筆,伏筆在於我想拍前傳,所以不想把他們的故事聊太多。
動作篇
《繡春刀》不是武俠片,對它影響最深的是《諜影重重》
對於很多衝著動作和武俠去看片的觀眾而言,《繡春刀》是讓他們感覺很意外的。因為片子的動作場麵並不“耐看”——它不講究門派招式,張震上來就開始秀八極拳;不按照傳統武俠片的積勝法則出牌,幾場動作戲沒有主角由弱變強的細節積澱,導致“武功忽高忽低”的錯覺;它甚至不夠俠,沒有秀POSE的酷炫設計......
聊到這塊兒,路陽笑了,自嘲說,“要論打,我們怎麼打得過李連傑(微博)和甄子丹呢?”他坦言,關於打鬥場麵,自己之前的設計就是棄套招,玩逼真臨場感。總結出來就是一句,“《繡春刀》不是武俠片,對它影響最深的是《諜影重重》。”
動作設計上的問題解決了,路陽還要考慮如何讓觀眾接受這種設計的邏輯問題。對此,路陽坦言自己的理念來源於日本的熱血漫畫。比如三兄弟追捕魏忠賢時,在房頂上因為雷電暴露身影的設計;再比如沈煉靠不講理的蠻勁幹掉四個藤甲兵的設計,都是這種熱血漫裏靠“精神”取勝的不講理邏輯。
動作這塊,開場的時候張震就用了兩招八極拳的招式。通篇關於每個人的功夫,好像也沒有特別設計。感覺武指似乎沒太有存在感?
路陽:套招是我們一開始就決定不要的。實際上對《繡春刀》影響最深的電影不是武俠片,而是《諜影重重》。
馬特·達蒙在《諜影重重》裏有場戲是從這棟房子跳到對麵房子裏,當時拍攝的時候就是攝影師抱著攝影機跟著一塊兒跳。所以你也是追求這種寫實感嗎?
路陽:那場戲我看過無數遍,對,我要的就是這種寫實度。我不知道這種嚐試是不是好、是否成功,但其實我想要的是寫實和熱血的感覺。它其實很多來源於我們看漫畫、玩遊戲、動漫的那種感覺。你在動畫片裏麵會考究動作漂不漂亮嗎?但那種情緒的爆發會給你瞬間的熱血,這個是我想要的。
說起這個,有兩個細節我印象特別深刻,一個就是追捕魏忠賢時,因為閃電在房頂上暴露行蹤,還有一個就是沈煉靠精神爆發在弱勢局麵下幹掉四個藤甲兵。
路陽:對對對,它其實就很漫畫,你在漫畫書裏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畫麵。這種寫實一部分也是因為意外,你很多元素和狀況是無法計劃的。
你還是盡量去設計了,開場那個拚接的長鏡頭就說明你還是有設計在裏麵的。
路陽:其實中間接了兩次,它的完成度沒有我們設想得那麼好,因為有一定的難度,我們原來設計的比那個調度更為複雜,但是確實是實現不了。有些東西想到了,但是最後做不到,它也是一種很大的遺憾。
動作場麵上,為了藏拙,鏡頭運用得都還不錯。記得張震有場戲是要翻個跟頭,如果拍全身武替會比較明顯,所以最後是機位擺得很低,武替先翻,就拍個支撐胳膊,再接張震自己落地的鏡頭。這些設計都是現場琢磨的嗎?
路陽:那個鏡頭應該是暖香閣裏一場戲,的確,我們先是動作導演做了很詳細的設置和設計,包括動作、鏡頭,現場也會根據我的設想再去做些臨時調整。但歸根結底,還是要寫實,你要我們跟李連傑、甄子丹比,我們怎麼比得了呢?隻能用一種很近身的寫實格鬥去表現,通過它的角度、運鏡、鏡頭設計去完成我們想要的呈現。
但感覺動作戲和文戲的銜接做得很好。每場打鬥都不是為了打而打,而是每場打鬥後都會有新狀況,推動劇情發展。
路陽:節奏其實是講故事特別重要的一點,好多觀眾都看完說打戲很多,但其實時長隻占到30%,70%是文戲,為什麼會有這種觀感?這就是節奏帶來的。
情結篇
丁修不怕誤解的性格也適合當代,陽光結尾是種希望的傳遞
聊天過半,路陽對於《繡春刀》浮於畫麵和鏡頭前的解讀也已完結。再回頭看片子製作之外的私人情結,路陽也給出了一些屬於自己的私人解答。
比如角色,路陽本人對周一圍飾演的丁修情有獨鍾。因為他不是個按常理出牌的人物,這種尊重自己獨立意誌的人,在當代也不多見,更重要的是,“也許很多觀眾想成為他,但做不到,於是成為一種夢想的延續。”再比如劇情,原本路陽給片子設定了三個結尾,但最終選定了公映版這個收尾。至於選擇的原因之一,就是另兩個“太過於哀傷了。”
感覺你私人很喜歡丁修這個角色?
路陽:在最初的劇本裏麵,我對丁修做了很多設計,如何造就這兩兄弟今天這樣的關係,但我同樣覺得,對丁修這個人物來說,一旦他過於邏輯化、合理化了,就喪失掉這個角色的很多魅力,就不好玩、不自在了。而且他是我們電影裏麵一個特別重要的主題,是個灰色地帶的人,你很難去區分他,善惡、邏輯和道德觀都是不清晰的,最後體現的狀態就是不解釋。其實他那種狀態,我挺喜歡的,是一種個人意誌特別強烈的張揚,不怕被別人誤解,你們隨便好啦,我就這樣。
就是那個時代所謂很有個性的人。
路陽:應該說即使在現在這個時代,也是個很有個性的人。我覺得很多人心裏會有這種向往,成為這麼一個強大到不怕別人誤解的人。三兄弟其實也一樣,盧劍星更中庸,像是我們身邊的普通人,有很多私欲和弱點,但也很值得依靠和善良。靳一川更理想化,武功好,長得帥,跟女孩談戀愛也很純粹。沈煉介於兩兄弟中間,有理想化的部分,也有寫實的部分,但他敢於反抗,我們在生活中很多情況下,想反抗但不敢。
所以這個所謂的江湖,其實就是現在的職場。
路陽:你可以這樣理解。它可能是一個古裝片,但它骨子裏講的不是江湖。它講的是體製內的人,這幫人特苦、特困頓,是一群不自在、沒法享受個人意誌的人,所以骨子裏就不應該是一個武俠片。對我來說,他們不是江湖人也不是大俠,不是每天出去很帥地就可以把敵人砍死,而是出去了就很可能不能活著回來了,所以他們想的隻是“我今天要活下來”,那麼你武功再高也可能沒用,決定生死的不是武功高低,所以其實要的是那種凶險和逼真的臨場感。
聽說你之前設計了三個結尾。為何最終選擇這個?
路陽:另兩個結局,一方麵是太過哀傷了,不太符合這一類型片裏麵觀眾和投資方對它的期待,也有某種妥協的心理在裏麵吧。但後來我想,其實反而這個結尾跟我們以前拍的電影更一致,它帶有一種我們對生活的態度,因為電影裏麵三個人非常苦悶,各種慘,但最後要給他留個念想在裏麵。就像我們拍《繡春刀》一樣,折騰了好幾年,特別苦逼,各種遭難、被人折磨,但最後堅持下來了,拍出來了。所以我想把這種態度也放在電影裏麵,給觀眾一種鼓舞,生活再惡心,隻要你有希望,就有可能去改變命運。
外篇
作為漫畫迷,喜歡抗爭命運題材,但希望卡梅隆別拍《銃夢》
采訪到後來,有點兒聊飛了。
盡管路陽本人不承認,但他身上那種讓人一點兒不覺得岔輩的宅男氣質,還是讓人倍增好感。他也跟無數宅男一樣,幼年有強烈的武俠情結,沒事兒躲在沒人的地方自個兒練把式;他還愛漫畫,《喬喬》、《浪人劍客》等等,甚至還開玩笑說,“希望詹姆斯·卡梅隆別拍我最愛的《銃夢》,怕把美好印象全毀了。”
或許也正因為此,路陽坦言,自己偏愛小人物努力改變自己命運的故事,這不一定是偏要跟體製對著幹,而是這種改變,總是會必然站到體製對立麵上去。關於個中具體感悟,您可以去讀一讀傑克·倫敦的《熱愛生命》。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閑篇裏的很多碎片,如果仔細拚貼一下,倒是也能大概推導出,《繡春刀》裏的很多創作意圖和選擇。可見,文藝創作的確多少是能反映出創作者私人喜好的。
雖然《繡春刀》不是武俠片,但你個人有武俠情結嗎?
路陽:作為一個男的,肯定會有。小時候甚至特別二地跑到一個沒有人的地方,自己去練兩下,看看會不會很像。這個東西是會滲透在血液和思想裏的,一定會有影響。但我覺得武俠片要變化,發展,想繼續被觀眾需要的話,就要去有所進化。我個人最喜歡的三部武俠片,分別是《新龍門客棧》、《臥虎藏龍》和《一代宗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