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介紹,在澳大利亞現在仍有的一些土著部落裏,至今仍存在著某些原始社會的特征。當有人結婚時,大家前來祝賀並盡情狂歡。

  狂歡達到高潮時,就會把新娘簇擁到另一間房間裏,采用一些工具破除她的童貞,然後,由一個人帶著沾有處女血的東西向大家展示。這樣婚姻儀式才算真正完成。這就是人類童年流行過的“處女禁忌”現象。

  還有另外一些說法,在這些原始部落裏,當姑娘到達青春期時,就由年老的婦女弄破處女膜。在赤道非洲的馬薩,在馬來西亞的沙凱族、蘇門答臘的巴塔斯族都有這樣的習俗。

  有些部落請丈夫的朋友,有的則由姑娘的父親,有的則由部落裏的特殊的人物來完成這一工作。在西裏伯爾的阿爾福族那裏,新娘的父親充當這種奇怪的角色,在愛斯基摩人的某些部落裏,巫師幫助新娘弄破處女膜。

  從這種習俗中,我們可以看到史前人類進入文明社會之前的婚姻狀態和心理狀態的某些信息。

  在古希臘,處女在神廟前向神的代表獻出童貞。在中世紀,歐洲領主擁有姑娘的初夜權,可能也是一種處女禁忌的遺風。在印度的不少地區,新娘用木製的“神象生殖器”破除童貞。但是,完成這一人生使命的決不是新娘的丈夫。

  在上述一些原始部落裏,新娘、新娘的丈夫,大家都不僅不重視處女的童貞,甚至懷有對童貞的深深的恐懼。因此出現了由第三者幫助破除童貞的婚姻現象,對這種婚姻現象,心理學家們和對原始人類史和民俗學缺乏了解的人會認為是不可思議的。

  他們喝動物的或敵人的血,血會引起原始人瘋狂的殺欲。

  在安達曼群島上的安達曼人那裏,女孩子初潮時有許多禁忌,例如不得外出,不得用原來的名字等等。害怕流血會帶來可怕的禍害。而這種禍害與結婚的喜悅是矛盾的,作為避免的方法,就由第三者來承受可能帶來的禍害。

  心理分析學之父弗洛伊德則認為,就女性來說,初婚導致肉體器官的受損和自惡的心理創傷,這種心理常常表達為對於逝去的童貞的悵惘和婉惜,表現為對奪去其童貞的人的一種深刻的惱怒。

  而處女禁忌則使將來要與這個女子共處一生的男人避免成為女子內心惱怒的對象,避免婦女因童貞的喪失而產生對丈夫進行報複和敵對的心理。原始人把女子看成神秘的、令人恐懼的,害怕女子在初婚時會對丈夫造成某種危險。因此,丈夫也認為處女禁忌是有益的。

  總的說來,處女禁忌反映著原始人的觀念與心理,反映著現代家庭建立的艱難曆程,是史前人類邁入一夫一妻製家庭的一個重大的事件。直到今天,處女禁忌還或多或少地反映在男子和女子的潛意識中。

  因此,對處女禁忌這種神秘的文化現象進行科學的分析,不僅對於婚姻史、民俗學、心理學的研究是頗有意義的,而且它能使人正確地認識人類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