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養兒防老”。這句話是有一定道理的,但如果把它應用到育兒上,效果就大不一樣了。因為父母的“養”與“教”往往是相輔相成的。父母要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對他進行教育,這是因為他們的身體機能還沒有發育完全;而且由於現在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父母對子女的關注也少了,他們在孩子很小之時就會選擇自己做一個孩子需要學習的第一個角色。因此在養育方麵就需要注意一些方法了:要正確引導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而有智慧的人;要與他建立和諧關係;要懂得關心和愛護他;要培養他的獨立生活能力,促進他們身心健康發展;要培養他勇於承擔責任和對人感恩等品格。
一、正確引導孩子成為一個獨立而有智慧的人
許多父母認為孩子的事自己都做不好,那還能指望他嗎?所以什麼事情都不讓孩子自己去做,結果會造成他對自己能力的不自信,他會覺得自己是個笨蛋。因為在他看來,自己並不能獨立地完成某件事情,隻有父母才會做。所以父母不要對孩子要求太多;當孩子做了一件事情,即使父母不會做也可以讓他去做,但應該讓他自己去嚐試、去尋找各種方法去做;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一定要冷靜地進行分析和判斷,然後耐心地跟孩子講解一些道理或者教會孩子如何去做才會有效果。孩子在慢慢長大後,會懂得生活是自己的,他們會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聰明最能幹的人之一。因此他會努力地往這個方向發展。
二、與孩子建立和諧關係
親子關係是父母與孩子最重要的關係。當父母與孩子之間出現矛盾時,往往會選擇以“冷戰”的方式來解決。而我們總是習慣於用暴力來解決問題,而不懂得用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孩子。孩子與父母之間容易產生敵意,因此不願意與父母進行溝通,對他們來說這不僅僅局限於爭吵。相反地,孩子與父母之間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以及相互包容是建立和諧親子關係的前提條件和基礎設施。父母與孩子之間要注意說話技巧,要注意平等和諧地對待孩子,要做到言行一致,尊重孩子的意見和想法。如果孩子反抗或者不願意和父母溝通時,不要以暴力手段來解決問題,而應該和孩子一起分析問題產生的原因並嚐試去改變問題的解決方案。
三、要懂得關心和愛護他
父母的關懷和愛護會給孩子帶來安全感,也會讓他們變得更加有責任感。孩子可能會經常因為自己做錯了事情而感到害怕或內疚,因此他們會表現得很抗拒父母們的關心和愛護。而有的父母隻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忽視了他們最需要注意的問題:如怎樣做一個好孩子?怎樣讓孩子成為一個有責任感的人?
四、要培養他的獨立生活能力
在孩子還不能完全掌握獨立生活能力的時候,父母就需要放手讓他去鍛煉了。不要讓他去幹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這樣很容易讓孩子喪失獨立能力和自理能力。父母可以給他安排一些事情來鍛煉他自己去做。比如當他一歲多的時候就可以幫他拿勺子和碗了,一歲多就可以自己穿衣服了;現在到了一歲半就可以自己吃飯睡覺了。這樣對他以後獨立生活有很大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