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芳齡38》影評 口碑不佳翻拍外國電影不是拷貝
外公芳齡38影評,近兩年翻拍外國經典電影的案例在中國市場屢見不鮮。2013年,由韓國愛情片《禮物》改編的國產電影《分手合約》獲得1.9億元票房,刷新了當時中韓合拍的市場紀錄。2015年翻拍自韓國電影《盲證》的國產懸疑片《我是證人》又斬獲了約2.2億元票房,再次顯露了該模式蘊藏的商機。
於是,電影人紛紛對這種擁有成熟劇本和一定的粉絲群體、投入產出比相對較高的生產方式如法炮製。從《命中注定》到《我最好朋友的婚禮》,再到最新上映的《捉迷藏》《外公芳齡38》,翻拍之作次第湧現。然而,與業界對翻拍模式的興趣與日俱增形成鮮明對比的,卻是觀眾對這類作品越來越不買賬。尤其是正在上映的《外公芳齡38》,豆瓣評分僅4.8分,這一情況引人深思。
《外公芳齡38》翻拍自由薑炯哲編劇執導,安兵基、申惠妍監製,2008年在韓國上映時創造了800萬觀影人次的好成績,至今依然名列韓國電影史票房前茅的韓國電影《非常主播》,講的是來自鄉下的年輕媽媽唐慧茹,帶著5歲兒子到38歲的電台主播何誌武家中認親,從天而降的女兒、外孫打破了何誌武原本光鮮平靜的生活,使他一天之內連升兩級,成了父親和外公,生活在同一屋簷下的祖孫三代在摩擦碰撞中進行著情感交流,發生了一係列搞笑的故事。看翻拍之作,觀眾難免會將其與原作進行比較。《外公芳齡38》仍然沿用薑炯哲當編劇,隻是把導演換成了安兵基。“換湯不換藥”的主創陣容,帶來的作品內容也是“新瓶裝舊酒”——《外公芳齡38》除了全部起用中國演員飾演之外,無論是故事走向、人物性格,還是演員表演、布景台詞都照搬原版,甚至連主角家裏和工作單位的陳設、男主角與幼兒園教師一見鍾情時的配樂處理,以及冰箱裏保鮮盒的樣式和擺放位置都如出一轍,缺乏應有的改良創新。難怪網友吐槽道,“這簡直就是不用動腦的複製粘貼。”
聽到這一論斷,韓國的藝術家可能會覺得委屈。確實,影片也做了一些本土化嚐試。比如,何誌武在新接的戲裏飾演法海一角,唐慧茹在參加選秀比賽時唱的歌都是中國觀眾耳熟能詳的流行歌曲,祖孫三代人在客廳跳起了廣場舞,還有諸如“朝陽群眾”“小籠包”之類中國時下流行的網絡用語。但要跨越國家間的文化差異,把一個父女二人均為未成年時未婚生子的韓國離奇故事,改造成一個符合中國國情、令中國觀眾信服的現實題材電影,可不是光植入幾個中國元素和網絡段子,以及演員刻意的裝傻賣萌就可以敷衍了事的。更何況原版電影《非常主播》2009年就曾在中國院線公映,片中外孫的飾演者王錫玄“皮笑肉不笑”的經典表情也作為熱門表情包,在各大社交軟件上廣泛傳播,這個故事和人物形象早已為中國觀眾所熟知,為何還要花錢去電影院看一個翻拍的版本呢?
要創作一部高質量的電影,不單需要一個好故事,還要求表演、布景、台詞、道具等各個環節形成合力。正所謂,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許多外國經典電影翻拍之所以出現水土不服的狀況,就是沒有考慮文化環境差異地生硬嫁接,致使劇作脫離中國現實生活、無法與觀眾心靈產生共振的結果。成功的二度創作不僅需要在細節上做出相應調整,更需要在保留故事大體框架的基礎上對劇情走向、人物設定、呈現風格、表現手法等做出大膽優化。拿從《禮物》到《分手合約》的翻拍為例,《禮物》本是一部文藝片,對含蓄隱忍的情感進行了大量細致的描寫,而《分手合約》為了適應中國觀眾觀影年齡低齡化的現實,融合了相對輕鬆的喜劇風格。由《盲證》翻拍的《我是證人》為迎合中國電影觀眾重情的觀賞需求,側重刻畫人物情感關係的變化。這些才是翻拍的正確姿勢。
由於原創劇本匱乏,又受到商業邏輯驅使,“哄搶”IP一時間成了電影市場的製勝捷徑。而相對於隻保留故事框架或主要人物、借助IP的話題性和粉絲基礎這樣“大動幹戈”的改編,翻拍外國電影又是IP電影中最為省力、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於是,這一招成了很多製作方的“撈金利器”。然而,盡信翻拍不如無翻拍。如果缺少對藝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創作的虔誠態度,以明星陣容“克隆”外國經典,投機取巧地賺快錢,長此以往,劣幣將驅逐良幣,願意付出平地起高樓般的艱辛、潛心搞原創的人將越來越少。所以,為了中國電影的健康發展,唯願缺少誠意的翻拍和眼裏隻有“錢景”的電影人越少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