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戰鋼鋸嶺》熱映 三大提名入圍金球獎

編輯:東方女性2016-12-16 10:16歐美電影資訊
字體:
瀏覽:76次

  《血戰鋼鋸嶺》熱映,日前,第74屆金球獎公布提名,正在國內熱映的梅爾·吉布森最新戰爭巨製《血戰鋼鋸嶺》,入圍最佳導演、最佳劇情類影片、最佳劇情類男主角三項提名,將於明年1月9日角逐大獎。

  《血戰鋼鋸嶺》自內地上映以來,便場次爆滿,憑借強勁的口碑勢頭,屢破戰爭題材桎梏,首周票房完美破億,刷新二戰題材影片內地票房的最好成績。作為奧斯卡最佳導演,梅爾·吉布森闊別導筒多年依然不負眾望,真實呈現太平洋戰役最虐之戰的同時,不忘重燃反戰之火。而和平年代的戰爭題材電影,最難實現的正是讓未曾經曆過動蕩的年輕一代,正確地認識戰爭的殘酷。

《血戰鋼鋸嶺》熱映

  祭奠真實血以銘誌

  如果說太平洋戰役始於《珍珠港》,那麼《血戰鋼鋸嶺》就是將其煉獄般的戰場真實還原的不二之作。優秀的戰爭片不會美化戰場,不會粉飾死亡,不會矮化敵人,不會無視常識,最重要的,不會宣揚戰爭。

  對於從未拍過槍支彈藥這一類型電影的梅爾·吉布森而言,還原曆史真實場景無疑困難重重,然而更為主創團隊所重視的,卻是讓更多人通過這部影片了解到戰爭的意義,以及其背後的犧牲。

  這其實是一部關於愛的電影,不隻是一部戰爭片,他形象地向大家展現了退伍軍人在戰場所經曆的一切,很多人對這是一無所知的。現在很多人都患有PTSD創傷後精神障礙,很多戰場歸來的人自傷、自殘,我也希望大家能關注到這個群體。最終呈現在觀眾麵前的影片之中,製作團隊也最大程度地實現了梅導的初衷。大量的殘酷場麵被真實還原,令銀幕前的觀眾在震驚之餘,真切地體會到了戰爭的恐怖與無情。

  回顧傷疤不負曆史

  縱觀曆史,戰爭永遠存在,它是人類的終極恥辱,也是最暴力最具破壞性的大規模衝動的表現,而改編自二戰真實曆史的《血戰鋼鋸嶺》卻並未試圖從極端壓抑的角度詮釋戰爭。作為一名不願碰觸槍支的醫務兵,在太平洋戰役傷亡最重的戰場得以生還已是奇跡,還憑借一己之力勇救75名戰友,如果不是影片取自真實事件的開篇和真實影像的結尾,相信大多數觀眾都會對這樣的個人英雄主義付之一笑。然而真相往往比藝術作品更加難以置信,戰爭也遠比人們能夠接受的程度更加殘酷,真人真事背景的加持,使得影片更加震懾人心。

《血戰鋼鋸嶺》卻並未試圖從極端壓抑的角度詮釋戰爭

  正像德克薩斯牧師理事會主席所說:每個人都需要看這部影片,因為隻有一小部分人曾參軍,而其中更小一部分人曾參戰。如果想知道為獲得如今自由生活的代價,這部電影就會給大家一些啟示,讓人知道這其中的犧牲。諸多觀眾也從中感受到和平的可貴,呼籲反戰和世界和平並不是玩笑,也許隻有經曆過戰爭的人才懂得珍惜,和平年代的我們永遠想象不到的殘酷,願世界和平。

  《血戰鋼鋸嶺》已於12月8日在全國各大院線火熱上映。據悉,影片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進口、華夏電影發行有限責任公司全國發行、長影集團譯製片製作有限責任公司譯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