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孩子完成自己的夢想,母親功能性養育的危害

編輯:東方女性2019-04-04 17:26幼兒教育
字體:
瀏覽:111次

  捷克作家米蘭昆德拉曾經在他的小說中寫到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母親是一種大寫的犧牲,那麼女兒的身份也就意味著一種大寫的過錯。這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尤其是想到了那些我所了解的終其一生以孩子的身份背負著父母的願望和夢想沉重、負疚的活著,在愧疚感和獨立之間難以做出抉擇,不斷掙紮。

  雖然我們常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條件的,但是很多父母對待孩子的感情並不僅僅隻是因為親子關係的存在,反而是將自己所未能完成的願望和夢想寄托在孩子身上,將孩子當做能夠補償和延續自己遺憾的另一個自我的存在。在這樣的關係中,家長自身往往是異化的,孩子的自我身份也是分裂的,他們往往能夠感受到母親的對自己的感情程度和自身是否滿足母親的期待和要求之間的變化,為了獲得母親的愛,為了獲得母親的認可,孩子模糊了自我感受、願望和母親的感受、願望之間的界限,成為母親意誌和愛的犧牲品。

  朋友前段時間在追最近一部有關重男輕女的熱播電視劇,在觀看這部電視劇的過程中,她說自己常常被深刻的觸動。因為在她的成長過程中也曾麵對同樣的情景。她之所以對現在的自己充滿了不滿,對金錢和成功充滿了渴求是因為她的母親總是希望自己女兒能夠出人頭地,成為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而她一直因為沒能成為讓母親驕傲、引以為豪的女兒而感到愧疚和自責。

  小的時候,她常常覺得當自己表現的更好一點的時候,比如學習成績優秀或者家務做的更好的時候,母親對她的態度就會明顯的變得更好。而當她稍有什麼錯誤或者讓母親不滿的地方,她感覺到母親似乎就會立刻收回對她的愛和關心。為了持續的獲得母親的關注和肯定,她總是想方設法的做一些能夠讓母親感到開心和滿意的事情。而這也成為她整個人生的主旋律和重要關係的主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