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紫外線刻不容緩
紫外線-C的波長為180~290m,可被細胞核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吸收,故對細菌和病毒有殺滅作用。紫外線-B主要由表皮吸收,可損害皮膚,使皮膚曬黑、老化或引起皮膚癌。紫外線-A可進入真皮,作用於真皮血管及其他組織,對皮膚曬黑、老化及致癌作用均很弱。由此可見,對皮膚影響最磊的是紫外線-B。
自然光中,紫外線-B的含量不是恒定的。它受多種因素影響:海拔2000米處的紫外線強度比海平麵高約1/3;夏季自氧層薄,所以夏季日光中的紫外線強度比冬天大得多。所以,有的人在每年5月份以後麵部出現色素斑,10月份以後逐漸消退,有黃褐斑的人在5~10月期間色素也加重,說明與紫外線射有關。
紫外線對人體健康也有有利的一麵。除了前麵提到的紫外線-C有消毒滅菌作用外,人體皮膚中的7-脫氫膽固醇在紫外線的照射下可以轉變成維生素D,直接參與骨代謝,所以紫外線在防治佝僂病和骨軟化方麵有重要作用。此外,紫外線還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脫敏、止痛、促進傷口愈合等作用,故適量的日曬有益於健康。
要想減輕紫外線對皮膚的傷害,主要是使用遮光劑和遮光用具。
每天10:00~15:00,紫外線最為強烈。中午時間曬10分鍾所受的傷害,遠比上午10:00前和下午15:00後曬30分鍾所受的傷害大得多。如果因需要必須要在這段日曬強烈的時間在室外工作,可在當天早上服用阿司匹林1片,以後每隔3小時服1片,服用1天。其原理是通過抑製體內的前列腺素(一種光敏物質),防止曬斑的發生。
大部分人的皮膚每日耐受日曬的時間最好在半小時左右。但因年齡不同又略有差別。幼兒期、青少年時期及中年後期,皮膚的抗曬能力最強;6~8歲的小孩,25~30歲的女性及30~35歲的男性,皮膚的抗曬能力最低。
膚色深的人抗曬能力較強;膚色淺的人抗曬能力較弱。無論屬於哪一種情況,夏季外出時均應撐傘、戴太陽帽、戴太陽鏡、著長袖衫,以避免陽光直射,並在暴露的皮膚上塗防曬油、防曬乳等。即使在有雲有霧的天氣仍不可大意,因為有雲有霧時仍有5%的紫外光可照射到人身上,霧又具有反射光的作用,所以更具有傷害性。
要減少日曬對皮膚的傷害,絕不僅僅是夏天的事情。冬、春季的陽光中仍帶有一定的紫外線,長時間的戶外活動,紫外線照射累積到一定時間後,同樣可誘發日曬性皮膚病。所以冬春季節若長時間在陽光下工作或活動,仍應采取防護措施。
此外,要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和E的食品,它們有助於人體內溶酶體的活動,使之對紫外線的紫外光有較強的抵抗力。
紫外線是通過何種機製成皮膚損傷的,國際上並無定論。目前在理論上認為紫外線照射後可產生高度反應的自由基,這些自由基過氧化或交聯作用,使脫氧核糖核酸受到損傷,同時與蛋白質、脂類及輔酶起反應,造成脫氧核糖核酸複製錯誤細胞膜受損,及一些細胞酶類受到破壞。
並且紫外線-A和紫外線-B可誘導抗原刺激反應的抑製途徑,使皮膚的免疫功能受到抑製。上述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導致了皮膚內各種細胞的損傷、突變和惡性轉化。
真皮上部侵潤的炎症細胞可分泌彈性纖維酶及膠原酶,同時損傷表皮細胞可釋放細胞因子及花生四烯酸的代謝產物,造成了真皮層中膠原蛋白的降解及彈力纖維的變性。
慢性紫外線-A和紫外線-B輻射對人類表皮的黑素細胞具有增值活化作用,在暴露部位表皮的黑素細胞密度是非暴露部位的2倍,同時紫外線是黑素細胞的多巴胺反應增強,使得暴露部位皮膚表現為色素沉著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