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裏的千瘡百孔,首先來自於對女性的高標準要求
之前在朋友圈風傳一個這樣的視頻:夏日炎炎的烈日之下,一個女人帶著一個一歲多的孩子坐在地上大哭,說自己的老公拋棄了自己,不管自己了。旁邊,看熱鬧的人圍了一大堆,都驚訝地看著歇斯底裏的女人,沒有一個人去安慰她。
過了一會兒,邊上一個女人總算出聲了,她義正嚴詞而又冷冰冰地說了一句:他走了,你不可以自己養活自己嗎?然後,朋友圈諸多的人開始評論這條視頻,總結了一下,至少一半以上的評論的大意是說:女人不要傻傻地隻知道帶孩子,什麼都不會。
看到這樣的視頻,我感覺中國女人既可憐又辛苦。生存終究是一件大事情。現今,如果選擇了讓自己進退兩難的結婚,或許隻能怪自己沒有慧眼吧。“要生孩子,要帶孩子,還要能養家、養自己。”這是現今對女人的要求。
但是,如果能達到這樣的生存要求,那基本上沒男人什麼事了。那女人還要婚姻幹什麼?為回應這樣的要求,強悍的中國新一代女人選擇不結婚。
這並沒有什麼難以解釋的,人們在參與各社會活動時,都會對自己的付出與獲得進行評估。心理學上認為,這種評估會有最低的標準要求,也就是說,最少要做到付岀與獲得某種平衡,否則,人們便會順應天性,放棄“虧本交易”。婚姻也一樣,在某種程度上,是類似於這種交易的。
當強悍的中國女人找不到配得上自己的男人時,無論中國人多麼激烈地指責她們違反世俗規定,她們仍然會堅強地選擇我行我素。因為,理由很簡單,隻是為了自己能生存下去。
但話又說回來,如果能結婚,誰會不結婚呢?誰不想有溫馨的家,有愛人,有可愛的孩子?誰又願意去改變自己的思想基因而站在世俗的對立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