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個人成長經曆,決定了夫妻的親密關係(2)
其次這句話還隱藏著另一個含義,我對親密關係的不確定不看好。我想擁有一段親密關係嗎?答案是肯定的,那麼為什麼又不能肯定親密關係的正麵意義呢?
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個說法,早期的親子關係影響親密關係。我想要擁有親密關係,又不相信親密關係的矛盾心理是怎樣的呢?
在依戀理論中有一種依戀類型是矛盾型,我這種想要親近他人又懼怕或者說疏離他人的類型,就可以算做矛盾型。
在我的經驗組織原則裏,無條件信賴一個人是危險的,即使親密如愛人也不行。這種不安全依戀中的矛盾型,讓我很難展開一段親密關係,也意味著我對愛人的要求更高,如果他不能無條件接納矛盾的我,我可能會放棄這段關係。
還好上天眷顧,讓我遇到了老公。當然從潛意識的角度來說,可能是潛意識決定了我的選擇,讓我過濾掉了不合適的人選,而對合適的人選窮追猛打。感謝潛意識,感謝我的原始人。
對於我來說想要建立一段親密關係其實是蠻困難的。正是因為困難,我才會認為自己如果放棄目前的親密關係,不會再去開始另一段。
其實,我和老公討論過這個問題,如果某天離婚的話,與他以外的人建立親密關係會怎樣。我告訴他,我不會再去費心經營,因為我能夠自己掙錢養活自己,愛看書能寫文愛畫畫,我的生活幾乎可以說是自足的,所以不需要親密關係來緩解孤獨。這些話現在看起來冠冕堂皇的,我幾乎都相信了,但是認真思考下來後,我發現是自己不夠有勇氣再去嚐試,或者說對親密關係的不確定感阻礙了我。
也許你會好奇,既然我對親密關係的看法影響了我的行為模式,為啥還會找到老公組成家庭。我的答案,主流文化的影響不容小覷,我那個年代不結婚晚婚會被講來講去,所以當時我很慫,順應了主流價值觀,當然也有對愛情的渴望與憧憬。
回到現在,對於我來說維持目前的狀態是最好的選擇,對老公來說或許也是這樣。
這樣來分析好像過於幹癟,難道沒有情感的成分在裏麵嗎?任何一種關係或多或少有情感投注,我們也不例外,這麼多年在一起當然有感情,甚至都習慣了彼此在身邊陪伴。感情的事兒還是我倆來談就好了,密不外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