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采用獎勵製度來提高孩子成績,有弊端嗎?

編輯:東方女性2018-07-24 14:33親情友情
字體:
瀏覽:137次

  好朋友是個高管,向我炫耀她女兒的學習成績,數學、語文、英語成績科科滿分。我表示羨慕,恭喜她有這麼優秀可愛的孩子。她得意地說,準備買芭比娃娃,獎優罰劣嘛,員工還搞績效考核呢,多幹多得,少幹少得,不幹不得還要罰。

  我趕緊阻止了她,對她說,不要對待員工的思維對待孩子。高管朋友愣了,說咱那時候上學,小紅花和光榮榜不都是為成績優異的好孩子準備的嘛。

  我對她說,老師和父母的心是好的,實際上卻是與現在的科學理論背道而馳,南轅北轍,毀了孩子的內在動機。

  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做事的動機分為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內在動機是做這件事本身能帶來的樂趣,而外在動機是你做這件事獲得的物質獎勵或表揚。外在動機越強,內在動機就會削弱,被外在動機逐漸代替。

  有個應用的例子,講的是美國老頭就是用這個法子整治熊孩子。熊孩子們在老頭的草坪上玩鬧,吵得老頭睡不著覺,長此以往,豈不會睡眠不足,精力不濟,天年難養?老頭想過種種招數和熊孩子們鬥法,都落在下風。無奈之下,使用了動機理論,誰知道竟然戰勝了熊孩子。熊孩子們來玩時,美國老頭說要給熊孩子獎勵,來草坪玩一次就獎一次可是不斷減少獎勵,熊孩子們最初興致勃勃後來看獎勵的金額越來越少便沒了興致不再來了。

  你的孩子現在學習成績如果經常是滿分,說明學習的挑戰難度不夠大。時間長了,孩子會感到厭煩,覺得學習不過如此,自己一學就會,也會減低學習的內在動機。但如果你給他增加太高的難度,就像去摘使勁跳也夠不著樹上的桃子,孩子也會感到無助,喪失學習動力。

  你現在要做的事情,不是急著去獎勵孩子,而是與孩子分享學習的快樂。仔細觀察他的學習任務是否有挑戰性,難度大不大,不要在孩子住在舒適區和恐慌區裏,而是在學習區裏卓越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