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受害者心理,首先不要預設,要去相信對方(2)
受害者心理就是這樣:首先就存在一個預設,你是不愛我的,我是不被愛的。但是我還是忍受,當我無法忍受的時候,我就爆發或者我就不理你了。我對你已經仁至義盡,是你一直不珍惜,所以你是一個加害者,你不愛我,我不傷害你,我是君子,我不理你,不跟你玩了。
受害者心理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如何破呢?首先是底線,想好我的底線到底是什麼。然後溝通,能溝通嗎?我和我媽?我還沒有找到信心,先這麼處著吧,心裏多念幾次她是我媽,她生我養我供我讀書。說到供我讀書,我就有了情緒。為什麼?為什麼我不能麵對這個事實,因為我不堪重負。因為這是我的一個魔咒。還很小的時候我就聽親戚們在數落一個念了大學的表姐的不是,她是如何的不孝。而我媽說的最起勁。
可她為什麼還是送我去讀書呢?她不是真的相信送子女讀書對子女好是養白眼狼。她害怕,她害怕這種事情發生,她是怎麼來麵對這種害怕的呢,她就是念叨或者詛咒你們都是白養眼,我辛苦養育送你讀書到頭來都是白搭。她送我去讀書的時候是不是也預設過我會是白眼狼,是不是我想過我如果變成了白眼狼怎麼樣。這個魔咒和母親的預設與期望讓我很害怕、恐懼。一方麵我害怕自己變成眾人口中的白眼狼,雖然嘴上我叫囂著別人說什麼我都不怕不關心;一方麵我害怕她的期望,她這麼辛苦送我讀了書,我就一定要回報她,滿足她,孝敬她。如何是孝敬了,我怕是精益求精,沒有底線。所以一說到供我讀書,我就有情緒。如何是孝敬呢?孝敬的上限和下限又是什麼呢?
破除受害者心理,一方麵是破除如何不成為別人受害者心理種的加害者,另一方麵是如何破除自己的受害者心理。首先是拋卻預設與詛咒,不要考驗,要相信。相信人性,也相信自己是值得被愛的。其次還是溝通,溝通自己的底線,溝通自己的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