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肥胖的成因多種多樣,如果並不了解自己是因為什麼而發胖就盲目減肥,這樣隻會越減越肥。所以在減肥前首先要找出自己肥胖的原因,對症下藥,這樣減肥才會更容易。
肥胖者和正常體重者在飲食行為、情緒方麵是否有顯著的差別?以往認為肥胖者吃得比較多、比較快,會暴食、比較樂天、較常在沮喪時吃東西等。但是根據研究的結果發現隻有25%的肥胖者有暴食的行為,而其它的說法則都有待證實。
目前較能確定的說法是:節食者比非節食者較易在沮喪時吃東西;另外有季節性情緒異常症的肥胖者,在冬天少見到陽光時,易吃下較多的醣類、且有飲食過量及體重增加的傾向。然而肥胖者的飲食行為和情緒與正常體重者是否有顯著差異尚無一致定論。如果說,肥胖者的飲食行為及情緒和體重正常者沒有明顯的差異的話,那麼到底是哪些因素導致了肥胖呢?
遺傳基因
遺傳是影響肥胖的一大因素。
脂肪細胞
脂肪細胞是否填滿了脂肪會影響饑餓感,當脂肪細胞沒填滿時,人較容易感覺饑餓。
遺傳和身體脂肪細胞的數目及分布都有關係。兒童期是脂肪細胞最容易增多的時期,但在其它時期脂肪細胞也會增多,例如體重增加的時候。 一個曾經肥胖的人,雖然現在體重正常,但由於脂肪細胞數目相當多,因此所吃的食物量,可能因為脂肪細胞未被填滿,而常需與自己的食欲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