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寶寶的挑食一直很讓我頭疼,她一直很抗拒吃青菜,卻特別鍾情於各種肉類食物。

  於是,二話不說我就帶妹妹去掛了兒保科,希望借助醫生的專業知識能得出為什麼會挑食的結論。可是很遺憾,醫生給出的結論是孩子很健康,啥事都沒有!

  “醫生,真的沒什麼事?會不會缺鋅?或者是缺其它什麼元素之類的?”試圖從醫生口中得出一個確切的答案。

  醫生被我問得哭笑不得,就是差直接給我一個白眼:“你這媽真有意思!我說孩子很健康你偏不信!硬要問是不是缺啥?缺個啥你就那麼高興?!你就那麼希望孩子吃藥?!”

  “可……可是為什麼會挑食啊?

  先生在得知我的“求醫”過程,啼笑皆非。抽了個時間打了一份兒童均衡飲食的表給我,是啊,我試圖從醫生的專業角度找到答案,今天補點鋅,明天補點鈣。

  娃挑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在這個時間裏,我除了埋怨她,責罵她,不然就是忽視她,還做了什麼?我想起有句笑話:大人不挑食是因為飯菜是他們買的做的,而孩子之所以挑食,是因為他們沒有選擇權。大人們都有自己不喜歡的食物,為什麼孩子就不可以?為什麼孩子的不喜歡就要被我們無限放大呢?

  靜下心來,我請教了一位老師,老師告訴我:學齡前的孩子都有一段特別喜歡或者特別不喜歡某種東西的時間,隻要順利幫助他們度過這個時期。

       ①家裏關於飲食的環境是正確的嗎?全家一起聚在餐桌上,專注餐桌文化。

  ②是不是飲食結構過於單一?一個星期同一道菜同一種做法出現的頻率是多高?

  ③大人們有沒有愛吃哪一樣或者不愛吃哪一樣?會不會因此讓孩子覺得媽媽是這樣,我也可以這樣?

  ④孩子在吃青菜的時候有沒有遇到不愉快的事?媽媽或者其他家人有沒有提前替孩子把關,“這道菜孩子不吃”設下限製,從而給孩子起到暗示。

  應對的方法有很多:是否能嚐試跟孩子一起培養對食物的興趣?比方帶上孩子一起去超市買菜,請他們一起挑選,感受一起勞動的樂趣。比方帶上孩子來上一次農家樂,觀摩體會食材的生長過程。比方說做菜的時候邀請孩子一起加入,享受烹飪的樂趣。

  孩子在成長經曆中,味覺的開發,對新事物的接受都需要一個過程。而我們隻要平常心對待,站在孩子的角度出發,也許我們會發現:原來吃飯可以這麼溫馨、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