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兒疝氣有可能會在出生後數天、數月或數年後發生。
2.通常在小孩哭鬧、劇烈運動、大便幹結時,在腹股溝處會有一突起塊狀腫物,有時會延伸至陰囊或陰唇部位;在平躺或用手按壓時會自行消失。
3.一旦疝塊發生嵌頓(疝氣包塊無法回納)則會出現腹痛、惡心、嘔吐、發燒,厭食或哭鬧、煩躁不安。
4.小兒疝氣發病初期,當幼兒平臥安靜時腫物可消失;隨著腹內壓力的繼續增高,腫物可下降到陰囊裏。這時如果能解除腹內壓增高的因素,並讓患兒平臥,或輕輕地將腫物往腹腔方向推送,腫物則可通過睾丸下降時的那條通道返回到腹腔,腫物消失,這種情況稱為可複性疝氣。
5.如果腫物不能返納腹腔,就會出現腹痛加劇,哭鬧不止,繼而出現嘔吐、腹脹、排便不暢等腸梗阻症狀,在腹股溝或陰囊內可見橢圓形腫物,質地硬,觸痛明顯;嵌頓時間久者皮膚可見紅腫,若長時間腸管不能回納則有可能出現腸管缺血壞死等嚴重並發症。
哭太久會引起疝氣嗎?
當幼兒大哭或哭太久,是不是會引起疝氣?叁軍總醫院小兒外科主治醫師刁冠宇說,當腹壓太大的時候,有可能將腸子等組織推出腹股溝內環而發生疝氣,不過通常是因為幼兒先天的腹膜鞘突沒有閉合,當突然腹壓太大時就有可能把體內組織推出去。刁冠宇表示,小兒疝氣是小兒外科最常見的疾病,台灣的發生率為7%,其中有60%的小兒腹股溝疝氣發生於右側,25%發生於左側,另有15%雙側同時發生,早產的嬰兒發生率較高,約在5%~30%間;當嬰兒出生體重小於1000克時,在一歲以前發生腹股疝氣的機率為30%,男嬰的發生率高於女嬰,但是女嬰較容易發生雙側性腹股溝疝氣。
腹膜鞘突未閉合,易引起腹股溝疝氣
正常男嬰在3個月大時,睪丸會由腹腔內下降至腹股溝內環附近,當到了胎兒滿7~8個月大時,睪丸會下降到陰囊,刁冠宇說,正常男嬰的腹膜鞘突應該在出生後2~3個月大以前會自然閉合,如果腹膜鞘狀突沒有完全閉合,未來就可能發生腹股疝氣;而女嬰雖然沒有睪丸,但是女嬰的大陰唇就像男嬰的陰囊一樣,女生的子宮圓韌帶和男嬰腹膜鞘突為同源器官,如果女嬰的子宮圓韌帶沒有閉合,腹壓太大時,腸子等組織也會掉到鼠蹊部而形成腹股溝疝氣。
在疝氣囊中,小腸箝入是最常見的,另外大網膜、盲腸、闌尾、乙狀結腸、卵巢、輸卵管,或膀胱等,都有可能是掉入的箝入物。有部分的腹股溝疝氣在嬰兒時期就發現了,但也有部分可能會到學齡,甚至到了成年才被發現。刁冠宇表示,腹股溝疝氣好發有叁個時期,第一個時期是嬰兒時期,第二個時期是當兵時,因為必須經常出操,做伏地挺身等腹壓會增大的運動,第叁個時間是老年,因為攝護腺肥大等問題,必須用力解尿造成腹壓加大而引發。
腹股溝「鼓一包」,應趕緊就醫
沒有被及早發現的疝氣通常屬於「開放性」,因為雖然有疝氣,但是腹股溝不會鼓起來,可以伸縮地縮回腹腔,這種是可逆的,但是若掉下來的組織太小和疝氣囊一樣,則可能會造成卡住而引起缺血至壞死,男性嚴重不僅可能造成掉下箝入的腸壞死,由於男生的睪丸血流是從腹股溝上方引進來的,一旦箝入物太膨大阻礙了血流,也可能造成睪丸壞死。
而女嬰的腹股溝疝氣也有危險,曾有女嬰的卵巢掉到腹股溝,由於卵巢缺血不像小腸缺血會很疼痛,多數卵巢缺血不太有感覺,但是掉下缺血久了則可能造成壞死,就損失了一個卵巢了。因此刁冠宇提醒媽媽們,要隨時關心注意孩子們的腹股溝,一旦發現鼠蹊部有股起來,就可能是疝氣囊,趕快就醫,以免發生組織壞死的危險。有部分嬰兒的疝氣可以等待它自然閉合,但是如果時間久了,建議可以進行手術,手術大約20分鐘即可完成,術後隻要觀察24小時即可出院。
疾病預防
1、由於疝氣可在嬰兒期發生,故應在該時期經常注意觀察孩子的腹股溝部或陰囊處,是否腫,或是否存在時隱時現的塊物,遇有疑問及時請教醫生。
2、雖然患疝氣的較多為男孩,但女孩也會發生疝氣。對女孩的疝氣更要提高警惕,因為常有卵巢、輸卵管進入疝囊。
3、嬰兒期不要將孩子的腹部裹得太緊,以免加重腹內壓力。不要讓孩子過早的站立,以免腸管下墜形成腹股溝疝。
4、吃些易消化和含纖維素多的食品,以保持大便通暢。孩子大便幹燥時,不要讓孩子用力解大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