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每年約有20萬個患有先天性耳聾的寶寶出生,簡單的說,每一百個寶寶中,就會有一個寶寶是聾啞嬰兒,這是一個非常可怕的數據,作為媽媽,我們應該多留意寶寶的聽力,一般情況下,一個月的寶寶就已經有了聽覺,這個時候,媽媽應該帶寶寶做聽力測試。

  1、三個月之前:大聲拍手

  寶寶聽力測試怎麼做?如果你無法判斷寶寶聽力是否正常,你可以在寶寶的耳邊大聲拍手,如果寶寶對這聲音絲毫沒有作出任何反應,那你就真得早點帶孩子去醫院進行檢查了。

  2、四個月到六個月: 媽媽說話

  寶寶聽力測試怎麼做?如果你擔心寶寶的聽力,你可以跟寶寶說話,如果他連你的聲音都不關注,隻是自顧自地做著自己的動作,就像周圍的世界都跟他無關一樣,這時候媽媽們就得注意了。

  3、七個月到九個月:背後測聲法

  寶寶聽力測試怎麼做?媽媽可以在寶寶的背後叫寶寶的名字,看看寶寶聽到叫聲之後是不是會回過頭來。如果寶寶就行沒有聽到一樣對你愛理不理,你可以換成其它的聲音,如果寶寶的反應還是一樣,就得擔心寶寶的聽力發育了。

  4、十個月到十一個月:音樂測試法

  寶寶聽力測試怎麼做?可以播放節奏感比較強的音樂,看看寶寶是不是能夠認真的聆聽,寶寶的身體是否會跟著音樂一起舞動。另外,你可以在寶寶周圍說話,看看他是否會回過頭給你回應,如果他依然隻是自己玩自己的,別人教他說話的時候他也絲毫沒有說話的欲望,那可能就得進行下一步的確認了。

  5、一歲到一歲半:說話訓練法

  寶寶聽力測試怎麼做?你可以教寶寶叫“爸爸”“媽媽”,如果到一歲半的時候,他還學不會這麼簡單的音節,那麼你應該帶著寶寶去做聽力檢查。

  6、定期聽力檢查

  寶寶聽力測試怎麼做?滿月前、3個月以及6個月這3個時間段,每個階段應該至少做一次聽力檢查。滿月前的聽力檢查,主要查明寶寶是否有聽力損失;3個月大的時候,做個檢查以確保孩子沒有任何聽力問題,一旦發現問題,能及時了解到問題的類型和輕重;6個月時做一次檢查也是很必要的,如果有聽力損失,隻要治療及時,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還能得到補救

  整個檢查要求小兒處於深度睡眠狀態,家長需做到:

  a.來醫院前盡量讓小孩少睡,來醫院途中,到達醫院前2小時千萬不要讓孩子睡覺,多逗他玩;

  b.檢查前需要服用輔助其睡眠的藥物(水合氯醛)。為用藥需要,喂藥前1小時內不要給孩子喂食;

  c.帶好孩子睡覺用的毯子。

  7、補充:寶寶聽力異常的表現

  若當寶寶聽力出現障礙時,他就會有一些與眾不同的表現。媽媽越早發現,就越容易進行幹預,也就越容易搶救寶寶的聽力。

  媽媽可以注意一下,如果家裏3個月以下的寶寶對於突然發生的巨響毫無反應;或者到了半歲以後寶寶還不會尋找聲音來源;又或者過了1歲'寶寶對於爸爸媽媽講的話無法理解、叫不出"爸爸、媽媽";甚至寶寶24個月了,還不能說兩個字以上的短句。這時,媽媽可就要特別留意寶寶在聽力上麵的發展,必要的話,要及時送寶寶去檢測和診斷。

  而超過24個月的較大寶寶,他常表現出的語言障礙及反應遲鈍就比較明顯了,如:要求別人重複講話;將電視機、收音機的音量調得很高;看電視時歪著頭,將耳朵靠近電視機;聽不見小鳥叫;對電話鈴聲、門鈴聲無反應等,這時候媽媽可要及時將寶寶送到相關醫療機構進行診斷、治療。

  寶寶耳朵日常小護理

  新生兒及嬰幼兒的聽力篩查一定要做。在美國,大約每1000個孩子中會有2~3名聽力失調;在我國,就現有數據顯示,2057萬人有聽力障礙,在各類殘疾人群中比例最高,其中7歲以下的聾兒80萬人;全國每年增加約3萬有聽力障礙的新生兒。

  我們知道,0~3歲是孩子語言學習的重要階段。如果孩子有聽力障礙,要在兩歲之後由於語言發育的落後才能明顯地表現出來(通過常規體檢或者日常觀察)。如果這時候才發現,對於孩子的語言能力影響是莫大的,甚至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導致終生的缺陷。所以,對於聽力有障礙的嬰兒,在出生3個月內及時發現、幹預和治療,要比晚期診斷治療的孩子總體語言能力平均高出約20%,可以達到正常語言能力的80%。可見,新生兒的聽力篩查意義更加重大。

  如果寶寶最初的聽力篩查沒有通過,並不說明寶寶的聽力就一定有問題,此時不要驚慌擔憂,按照醫生的要求,在需要的時間再帶他重新做或到指定的醫院做檢查。如果仍未通過,就要在孩子滿3個月以前帶他去醫院做一次細致的檢查。對於家族有先天性或遺傳性耳聾史、低體重兒及早產兒、母親妊娠期長時間受噪音汙染、患有糖尿病、低血糖、甲狀腺功能低下以及難產導致產傷或缺氧等情況的新生兒需要特別注意進行新生兒聽力篩查。

  “我們從小就知道,耳朵進水就會得中耳炎。可給寶寶洗澡的時候,總是會有水流進去。我們隻能趕緊給他擦,可這擦得幹淨嗎?還有水在裏麵怎麼辦?”

  我們通常熟知的“耳道進水會引起中耳炎”的說法,實質上說的是不幹淨的水進入外耳道,使得耳內的耳屎軟化、膨脹,引發耳道堵塞、流水,發生外耳道炎;或者是髒水中的細菌留存在耳道內,增加耳朵發生感染的機會。因此,並不是像我們想象的那樣,耳朵隻要進水就會發炎。耳部健全、正常的人,在洗澡的時候進入一點水,是沒有關係的。而且我們的耳朵都有自我保護功能,平時類似洗澡、遊泳的進水,是不會對耳朵造成傷害的。

  對於給小寶寶洗澡,進水是難免的。家長不需要慌張。隻要在洗完之後,用棉花球輕輕地為寶寶蘸幹可以看到的水就可以了。千萬不要往耳道裏捅,這樣不僅反而容易把水捅進耳道深處,也容易捅傷寶寶嬌嫩的耳道。

  “寶寶的耳廓裏起了很多小白皮,他還總是用手抓耳朵,煩躁不安。這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很可能是寶寶外耳道長了濕疹。出現外耳濕疹可能與是多種因素有關。比較常見的是人工喂養配方奶的寶寶,由於對奶粉中的異體蛋白過敏,引起過敏反應。還有由於體質原因的稀耳屎、液體等,流到外耳積存,刺激耳部皮膚出現濕疹。花粉、塵蟎、動物皮屑或羽毛的刺激,也有可能引發濕疹。而外部環境的高溫、潮濕,也都是容易出現濕疹的因素。

  外耳濕疹多發生在兩個月之後的寶寶身上。這時最好帶孩子去醫院,醫生會根據濕疹的輕重程度以及類型,給寶寶進行相應的治療。而在家,除了根據醫生指導調整好寶寶的飲食之外,最好暫時為他戴上嬰兒的手套,以免寶寶用不幹淨的手抓破癢處,造成更加嚴重的感染。

  “最擔心寶寶喝完奶拍不出嗝,睡下不一會兒就會吐奶。聽說奶流進耳道裏,就容易引起中耳炎。是這樣嗎?”

  不是這樣的。不管是母乳還是配方奶,流進耳朵和水流進耳朵是一樣,因此,它們並不因為其他特殊原因就會引發中耳炎。但是,吐奶和吃奶姿勢不當都還有可能引起嗆奶,嗆奶就很容易出狀況了。我們知道,耳咽管是耳部與口腔相通的通道,由於寶寶很小,耳道也非常短,嗆奶的時候乳汁逆流入鼻咽部,從耳咽管進入中耳,誘發急性中耳炎。

  所以,在給寶寶喂奶的時候要特別注意:第一,不論是吃母乳還是配方奶,喂奶的姿勢要正確: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最好頭略高,呈半臥位。第二,喂完之後盡量耐心給寶寶拍出嗝。第三,吃配方奶的寶寶,要注意奶嘴孔,避免寶寶喝奶時過多、過急,來不及吞咽。第四,萬一寶寶發生嗆咳,要把寶寶側過來,頭稍高,使嘴角處於低處,讓奶流出嘴角。

  “寶寶耳朵裏總會有髒東西。不給他清理吧,覺得髒兮兮的;清理呢,又怕傷著他!究竟應不應該給寶寶清理耳屎呢?怎麼清理?多長時間清理一次呢?”

  耳屎,又叫耳耵聹,它是人體耵聹腺產生的一種油脂分泌物,存在於耳內。在耳道起著屏障的作用,不僅可以減弱外界聲波對耳膜的刺激,還能粘住灰塵和細菌。可見耳耵聹是耳朵自我保護的產物,並不僅僅是看著別扭的髒東西。當然,小寶寶也會有耳屎。通常的寶寶的耳屎呈屑狀或片狀,能夠自行從耳內掉落。也有的寶寶會出現脂性的、粘稠的、呈深黃色或褐色的耳屎,這也是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