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為了保持身體健康,遠離疾病,我們需要謹記一些日常養生小貼士,比如每天鍛煉有度、起居正常、飲食健康、安臥有方……這些簡單的日常養生小細節隻要我們能夠留心並且注意一下,我們就能遠離很多困擾我們的疾病,如果每天都小小地偷一點點懶,日積月累之下我們的身體一定會承受不了。

  日常養生小貼士
  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指日常作息時間的規律化。起居作息要符合自然界陽氣消長的規律及人體的生理常規,其中最重要的是晝夜節律,否則,會引起早衰與損壽。古代養生家認為,春夏宜養陽,秋冬宜養陰。因此,春季應“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發緩形,以使誌生”;夏季應“夜臥早起,無厭於日,使誌無怒,使華成秀”;秋季應“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誌安寧,以緩秋刑”;冬季應“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誌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有所得”。

  安臥有方

  睡眠是人的一種生理需要。人在睡眠狀態下,身體各組織器官大多處於休整狀態,氣血主要灌注於心、肝、脾、肺、腎五髒,使其得到補充和修複。安臥有方就可以保證人的高質量睡眠,從而消除疲勞,恢複精力,有利於人體健康長壽。若要安臥有方:

  一是:必須保證足夠的睡眠。一般說來,中老年人每天睡眠時間以8~10小時為宜。

  二是:要注意臥床宜軟硬適宜,過硬,全身肌肉不能鬆弛得以休息;過軟,脊柱周圍韌帶和椎間關節負荷過重,會引起腰痛。

  三是:枕頭一般離床麵5~9cm為宜,過低,可使頭部血管過分充血,醒後出現頭麵浮腫;過高,可使腦部血流不暢,易造成腦血栓而引起缺血性中風。

  四是:要有正確的睡眠姿勢,一般都主張向右側臥,微曲雙腿,全身自然放鬆,一手屈肘平放,一手自然放在大腿上。這樣,心髒位置較高,有利於心髒排血,並減輕負擔,同時,由於肝髒位於右側較低,右側臥可使肝髒獲得較多供血,有利於促進新陳代謝。在長壽者調查中,許多長壽老人都自述以右側弓形臥位最多。古諺也說:“站如鬆、坐如鍾、臥如弓”,“屈股側臥益人氣力”。

  五是:要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晚飯不宜吃得過飽,也不宜吃刺激性和興奮性食物,中醫認為“胃不和則臥不安”。睡前宜梳頭,宜用熱水浴足。

  謹防勞傷

  包括慎房帷及勞作傷。慎房帷,這是保腎固精、避免生理功能失調的重要措施。一方麵要順應天性,不宜禁欲,但另一方麵也要節製房事,保精養生。防勞作傷,這是維護強壯機體、避免形傷的重要措施,在勞作中,要堅持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注意適度的勞動,不能逞強鬥勝,切忌久視久坐。

  居處適宜

  人離不開自然環境,中醫很早就提出了人與自然相生相應的“天人相應”學說。《內經》在總結環境對人體健康與長壽的影響時指出,“高者其氣壽,低者其氣夭”。說明住處地勢高的人多長壽,而地勢低的人多早夭。為何地理環境不同,壽命長短不一呢?因為地區不同,水土不同,水土與水質對食物構成成分及其對人體營養的影響很大。同時,氣象條件的差異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也不一樣。在寒冷的環境中,細胞代謝活動減慢,人類的生長期延長,衰老過程推遲。

  我國人口普查表明,居住在高寒山區的新疆、西藏、青海,無論是人群中百歲老人的比例還是老年人口的長壽水平,都要高於國內其他地區。此外,居室的采光、通風、噪音和居室內外的環境美化和淨化,與人的健康和長壽也密切相關。

  衣著宜忌

  衣著服飾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主要是與衣服的寬緊、厚薄、質地、顏色等密切相關。古今養生學家認為,服裝宜寬不宜緊,並提出:“春穿紗,夏著綢,秋天穿呢絨,冬裝是棉毛。”內衣應是質地柔軟、吸水性好的棉織品,可根據不同年齡、性別和節氣變化認真選擇。同時,要特別強調“春不忙減衣,秋不忙增衣”的春捂秋凍的養生措施。

  日常養生的禁忌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有一些不好的生活習慣,很多人都不是很在意,殊不知這些壞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偷走了你的健康,大家一定要警惕了,下麵就一起來看看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禁忌不可觸犯。

  1、忌濕地久坐
  有些人對潮濕致病不太理解,認為身體有皮膚保護,皮膚又不透水,外界的濕氣怎麼能影響到體內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濕氣當然不能直接進入體內,但機體之氣和外界之氣是相互感應的,外界之濕是一種滯緩之氣,感應到體內則使機體的氣機也運行緩慢,從而在體內生成濕邪。因此要避免在潮濕的環境中停留過久。

  2、忌冷著汗衣

  在氣溫較低的情況下,一出汗衣服會馬上變得濕冷,此時皮膚的毛孔是張開的,對外邪的抵抗能力下降,寒濕很有可能乘虛而入。因此,出大汗以後要及時把汗擦幹,並更換幹燥衣物。

  3、忌熱著曬衣

  久曬之衣有熱毒,不宜立刻上身。這可能有些誇張了,衣服曬得幹爽以後,即使還有一定熱度,也不至於對身體健康造成什麼危害。當然如果是患有熱病還沒有痊愈的人,可能就要適當注意,不要穿剛曬過或烤過的衣服。

  4、忌早起科頭

  “科頭”即不戴帽子。早晨是陽氣初生的時間,這時的陽氣像樹苗,雖然生長勢頭很旺,卻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襲。陽氣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從人體來講,頭部是陽氣彙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門不注意頭部保暖,很容易讓寒邪入腦,造成疾病。

  5、忌陰室貪涼

  人的身體要保持健康,必須陽氣旺盛,而陽氣很怕受到陰邪的侵犯。如果一個房間不能受到陽光的照射,就會陰氣較重,氣溫較低,寒邪容易侵襲體表,甚至由表入裏造成一係列疾病。當然,現代人居住樓房,很難保證每間房屋都有陽光,這時就需要借助暖氣或空調,保持房間溫度。

  日常養生注意4個誤區

  誤區一:盲目服用保健品


  對於生病的人來說,身體相對虛弱,親戚朋友都希望通過保健品讓患者身體盡快好起來。所以很多病人的床頭櫃,都被海參、燕窩、冬蟲夏草等各種保健品塞滿了。有的病人一天服用五六種不同的補品,導致飯吃得少,結果一檢查,反而能量攝入不足。

  原來這種食用方式根本不能滿足一個人的基本需要,營養自然也就難以保證。有人總結出經驗,送保健品還不如送一籃子雞蛋有價值。病人身體恢複最關鍵還得靠肉、蛋、奶、蔬菜、水果、主食等。如果光吃補品,那就是舍本逐末了。據四川省健康管理師協會專家委員會專家康建介紹,保健品不可能立竿見影,一般要吃很長時間才能顯效,而僅僅是調理功能,補充前,最好谘詢醫生或營養師。

  誤區二:多吃水果少吃菜
  去醫院探望病人,人們都喜歡拎著鮮花和果籃去。很多人錯誤地認為,水果比蔬菜更有營養。營養專家認為,水果不能代替蔬菜,兩者的營養成分有差異,各有高低。蔬菜含的礦物元素及食物纖維素較高,食物纖維素對潤腸通便和低血脂都很有幫助。此外,不少病人吃水果是需要選擇的,這也是營養師不願意人們探病盲目送水果的原因之一。如糖尿病病人不要吃含有大量糖分的西瓜、葡萄,可以吃含糖分少的柚子、蘋果等。

  誤區三:迷信骨頭湯補鈣

  家屬為了讓骨折病人骨骼更好地生長,喜歡熬骨頭湯給病人喝。據營養專家介紹,其實骨頭湯並沒有這些家屬想象的這麼好,也不會對骨骼生長起到什麼作用。骨頭湯中的鈣並不多,骨頭裏的鈣並不太容易溶解到湯裏,遠遠不能滿足一個成年人每天需要的800毫克鈣。骨頭湯的營養價值也遠不及牛奶,250毫升牛奶中的鈣可以提供250毫克的鈣,骨頭湯裏脂肪最多,不適合高血脂病人。所以,即使病情隻允許吃液體食物的話,骨頭湯不是首選,反而牛奶、雞蛋、豆漿、雞湯等相對更好。

  誤區四:認為白米粥最養人

  一些患者生病住院後,米粥就成了他們常食用的食物。有的病人還主動放棄米飯等固體類食物,以為喝粥就可以加快吸收,補充營養。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米粥也並不像人們想像中那樣養人。經過精細加工的白米,本身營養價值就不高,大部分都是澱粉,隻有少量的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煮得越爛的米粥,B族維生素的破壞越多。因此,白米粥的營養價值不如雜糧粥、燕麥粥。與米飯相比,白米粥確實容易消化,適合消化功能不佳的胃腸道疾病患者,如胃腸炎、嚴重消化性潰瘍、胰腺炎等,以及一些極度衰弱的病人吃。